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社會關注-正文
網絡文化:誰來保護我的版權
陳晨 趙鵬 王成鳳//agustinmoreno.com2014-07-24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制圖:陳恒

2014年上半年中國手機網民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前十大應用 制圖:陳恒

CFP

  ■ 網絡視頻侵權案占到信息網絡傳播侵權案的56%

  ■ 在線視頻成侵權重災區(qū),網絡視頻版權紛爭不斷

  ■ 優(yōu)質內容版權費用高,管理與定價機制亟待建立

  ■ 用戶應當尊重版權,山寨橫行終會傷及用戶自身

  在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和移動終端深入人“手”的浪潮席卷下,網絡環(huán)境下的文化消費已無可爭議地在文化消費市場占據(jù)了一席之地。瀏覽電子書、觀看網絡視頻、試聽在線音樂……今天,幾乎每個人的生活都和網絡文化消費產生了或多或少的交集。而網絡文化消費火爆的同時也從不缺少奪人眼球的版權戰(zhàn)爭:樂視起訴小米盜播,快播接2.6億元天價罰單……侵權,似乎一直和網絡文化消費市場的成長發(fā)展如影隨形。如果失去知識產權保護這一核心,文化產業(yè)的未來將不復存在。誰,在網絡世界動了文化的版權?版權保護難在哪?又該如何保護?

  繁榮難掩版權紛爭

  研究生畢業(yè)、在北京工作剛滿一年的陳艷青已經記不太清自己最后購買的唱片是哪張了,也回憶不起自己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選擇網絡作為聽音樂的載體。“我已經好久沒買過誰的專輯了,網上歌曲更新快還大都免費,即便是收費歌曲,費用也不高,可以接受。而且在網上下載歌曲到手機里非常方便。”說起網上音樂的優(yōu)點,陳艷青打開了話匣子。

  陳艷青代表的正是見證了隨著互聯(lián)網迅猛發(fā)展、音樂流行方式從唱片市場到網絡音樂轉型的這一群體。對于許多更年輕的樂迷而言,他們見證流行音樂市場發(fā)展的方式,或許從一開始就與網絡密不可分。

1 2 共2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