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科教天地-正文
全球國際學生流動趨勢與來華留學時代特征
//agustinmoreno.com2013-11-26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虛懷若谷 CFP供圖

  編者按 近日,2013年中國國際教育年會舉辦。國際學生流動與來華留學,是其中的熱點。為了落實“走出去,引進來”戰(zhàn)略部署,并實現其間的平衡,很多方面在做著艱苦卓越的工作。本版刊發(fā)重要專家文章,并配發(fā)相關信息,以究國際留學大勢,探均衡流動之道。

  ■張秀琴

  當今,教育國際化早已成為許多國家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和普遍共識,而在教育國際化進程中,國際教育和國際學生流動是重要組成部分和衡量標準。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全球化的演進和擴張,越來越多的學生遠赴國外尋求優(yōu)質高等教育機會,而且流動的程度、頻度和廣度正呈現加速上升趨勢。

  全球國際學生流動趨勢

  國際學生流動格局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人口情況、經濟增長或衰退、高等教育質量、移民政策和留學目的國法制環(huán)境、獎學金項目等。除此之外,教育經濟產業(yè)化以及教育資源供給多元化也是影響學生流動趨勢的新動因。

  總的來看,當今全球學生流動呈現出以下幾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一是接收國際學生的傳統(tǒng)國家依舊占據主體地位,但份額有所下降,接收國際學生的新興國家正逐漸崛起。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13年上半年發(fā)布的信息,2011年,全球高等教育階段國際學生約430萬人,最主要的留學目的國分別為美國(國際學生占全球國際學生總數約17%)、英國(13%)、澳大利亞、德國、法國(澳、德、法均為6%)、加拿大(5%)。顯然,歐洲仍是最主要目的地,占48%,北美地區(qū)次之,占21%。

  然而,近年來上述地區(qū)和國家的比例變動不大,增長緩慢,甚至出現下降。法國、德國、墨西哥、新西蘭的國際學生增長速度均低于10%。選擇到美國學習的國際學生占全球學生的比例,從2000年的23%下降到2011年的17%,德國下降約3個百分點。但反觀亞洲、拉美以及加勒比地區(qū),一如全球經濟發(fā)展所展現的那樣,涌現出了一批新興學生流動目的地國家:2005年至2010年,國際學生數量在巴西、智利、印尼、韓國、沙特等國家增加了一倍以上。

  二是國家層面國際學生流動項目不斷增多。

  近年來,很多國家,或出于人才戰(zhàn)略儲備需要,或基于國家軟實力建設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標,紛紛設立獎學金項目,資助本國學生赴國外深造。比如俄羅斯“全球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13至2015年將投入共計45億盧布,合1.5億美元,用于資助超過2000名俄羅斯大學生到國外學習。澳大利亞今年宣布,將實施為期5年的“新科倫坡計劃”,注資1億澳元,鼓勵學生赴“亞太-印度洋”地區(qū)國家學習。中國政府從2012年起實施的本科生獎學金項目,今年資助規(guī)模達2000人。此外,還有巴西“科學無國界”計劃、美國“四年十萬強計劃”、日本“公共獎學金制度”等。

  這些國家層面的項目推動了更多學生開始到國外接受本科教育。同時,新興國家(如中國、越南)的中產階層不斷壯大,有能力承擔自費出國進行本科階段學習的家庭也越來越多。本科階段的學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國際學生入學率的增長。這一點從美國《門戶開放報告》可見一斑:2011至2012學年,在美國進行本科階段學習的國際學生同比增長了6.1%,而同期研究生的增長僅為1.3%。

  三是發(fā)展中國家“人才流失”到“人才環(huán)流”的現象初現端倪。

1 2 共2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