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郭建平 (山西農業(yè)大學組織部副部長)
要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必須建立明確的標準體系。只有有了標準,政府基本均等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才有依據?梢姡然悄康,標準化是手段;竟参幕⻊諛藴手饕ㄈ齻層面:一是規(guī)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保障責任和財政支出義務的保障標準;二是對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的服務管理、職責范圍、行為操作等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技術標準;三是衡量考核政府和公共文化機構公共服務實際績效的工作評價標準。
設定明確的標準和規(guī)范,有助于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提升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文化治理能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的實現應注意以下五點:一是當前我國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容多采取參與公共文化活動、公共文化鑒賞等描述性語言,導致其概念的模糊,因此要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進一步明確界定。二是不能簡單將其他領域的標準化做法移植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公共文化服務標準不能簡單搞一刀切,要按照統(tǒng)籌規(guī)劃、因地制宜、分級制定的原則來推進。三是要根據現階段我國基本國情研究制定出國家的“底線標準”或均等化標準,推動各地區(qū)結合實際情況參照底線標準制定出適宜本地區(qū)的地方標準,建立基本文化服務標準的動態(tài)調整機制。四是要讓民眾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的制定和績效考核中。五是要結合各級政府財力情況來確定其相應的基本文化服務項目。
李永寵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旅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關于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是個相對概念,而不是絕對的平均。也就是要逐步改變一直以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大城市,而忽略了中小城市和縣鄉(xiāng)的不均等、不均衡和不公平的狀況。文化惠民,當務之急是要使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向中小城市、特別是縣城、鄉(xiāng)鎮(zhèn)和中心村延伸和覆蓋。
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規(guī)劃、布局和建設要實現均等化,既要整合已有的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也要規(guī)劃建設高科技、信息化的現代文化服務設施,引領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水平。
其二是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服務要均等化,這里所指的服務主要是公共文化的內容,要將文化創(chuàng)意和文藝創(chuàng)作中豐富多彩的、技藝精湛的、喜聞樂見的、積極向上的、深受歡迎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傳播到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就是要改善和豐富全民族的文化生活,就是要提高全民族整體的文化素質,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育和塑造良好的國民和國民文化生活。
崔建周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依然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傳統(tǒng)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主要是國有文化企業(yè)和事業(yè)單位,這就造成了主體單一、力量薄弱、缺乏競爭等問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要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社會化,其路徑在于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這就必須積極推進公共文化領域的市場化改革,降低準入門檻、消除政策壁壘,營造不同所有制文化企業(yè)平等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完善文化非營利組織發(fā)展支持機制。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把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和文化事業(yè)作為轉型跨越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政府考核指標,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離“文化強省”的目標還有差距。因此,我們必須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完善公共文化建設制度體系來激發(fā)文化市場活力,努力引導社會資本流向公共文化建設領域,構建“政府主動引導、社會積極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格局。
【鏈接】
祁述裕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部主任、教授)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應該是提高政府服務效能:一是怎么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要求,提高政府財政投入有效性。二是要滿足公眾新需求。三是整合資源。四是供需對路。
張永新(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特征是其現代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價值取向的現代性。二是政府行政理念的現代化。三是服務內容的現代化。四是服務能力的現代化。五是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現代化。
下期話題:【深化綜合改革 促進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