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 |
時政擷英 |
談股論經(jīng) |
社會關注 |
文史縱橫 |
科教天地 |
軍事國際 |
經(jīng)典文獻 |
資料索引
“號脈”科技期刊
游蘇寧//agustinmoreno.com2014-01-16來源:光明日報分享到: | 更多 |
作為資深的科技期刊辦刊人,本文作者通過認真思考,總結(jié)出目前中國科技期刊需要正視的六個問題:重英文輕國語嚴重失衡,重指標輕讀者愈演愈烈,重經(jīng)營輕質(zhì)量難以為繼,重形式輕學術吸引眼球,重普世輕特例步履維艱,重手段輕內(nèi)涵本末倒置。同時提出,只有重務實輕浮夸,中國的科技期刊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六個問題:科技期刊需正視
●重英文輕國語嚴重失衡 2012年,SCI收錄的176個學科領域中的高影響力期刊論文總數(shù)中,我國科技人員發(fā)表論文數(shù)為4020篇,其中80%的SCI論文發(fā)表在國外期刊上。為此,中央財政拿出專項資金9100萬元支持“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該專項資金是國內(nèi)最大的一筆科技期刊資助經(jīng)費。目前有76種英文科技期刊入選,平均資助每刊120萬元。
筆者以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了國家利益采取非常的手段本身無可厚非,但這種政策導致的“馬太效應”值得我們注意。據(jù)粗算,國內(nèi)頂尖的英文刊物從各種渠道獲得的資助每年約300萬元,而它們年刊出論文在百余篇左右,這就意味著每發(fā)表一篇文章國家資助3萬元。在鼓勵英文版期刊“大躍進”的當下,通過人為限制期刊載文量而快速提升其評價指標,不失為一種欺上瞞下、掩耳盜鈴的捷徑。
更不可思議的是,國內(nèi)個別影響因子極高的期刊,其主要稿源要靠高稿費來吸引,或者說用國家資助的費用去“買老外”, 或者付給海外的編委高費用去組“高被引”的文章,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實為提高中國期刊國際影響力的“悲哀”,不知這樣的高影響因子期刊,是否能代表中國的國際期刊?
編輯:尹盼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