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王陽明的親民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吳光//agustinmoreno.com2014-07-24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在陽明良知學體系里,有豐富的親民思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一語,是古本《大學》之首句。而王陽明回答弟子徐愛關(guān)于《大學》首句“在親民”還是“在新民”的問答詞則置于《傳習錄》篇首,實際上也是《王文成公全書》與《王陽明全集》之卷首?梢娡蹶柮魉摗坝H民”思想之重要。

  王陽明的親民思想,本來是針對理學家程頤和朱熹將古本《大學》“在親民”一語改為“在新民”而發(fā)的。他說:《大學》所謂“‘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H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秩缈鬃友浴藜阂园舶傩铡,‘修己’便是‘明明徳’,‘安百姓’便是‘親民’。”

  王陽明在這里論說的“親民”說有三層意思:一是愛民保民。王陽明說,“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如保赤子”,就是說,應(yīng)像君子尊賢愛親那樣愛護人民,應(yīng)像父母愛護嬰兒那樣愛護人民。二是順應(yīng)民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痹u判是否有資格充當“民之父母”的標準,就在于他能否以人民之好惡為好惡,是否以順應(yīng)民心為依歸。三是安民富民。王陽明解釋孔子“修己以安百姓”的涵義時說,“‘修己’便是‘明明徳’,‘安百姓’便是‘親民’!彼^“安百姓”,就是保持社會穩(wěn)定,使黎民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活富足起來。這是孔子的理想,也是王陽明的理想。王陽明除了在《傳習錄》首段通過講解《大學》之道三綱領(lǐng)而表達其“親民”思想之外,在《傳習錄》和其他文章里也多有論述,其所論親民思想內(nèi)容主要有兩點:第一,認為“親民”的核心道德是“仁”。第二,論證了“親民”與為政、為學的關(guān)系及其與良知的關(guān)系。

  王陽明的“親民”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儒家的人文精神,不僅具有歷史的價值,而且在當代仍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王陽明的親民思想提倡為政之道在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其根本的精神就是堅持為政以德,推行德治。這包括兩大內(nèi)涵,一是為政者要以德修身,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與文明素質(zhì),做人民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二是要求為政者要用道德人文精神化民成俗,這也是我們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所急需。王陽明“親民”思想中“以明德為體,親民為用、止至善為要”、為政為學“皆不外乎良知”的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的道德人文教育是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的。第三,王陽明的“親民”思想強調(diào)“為政者”要順應(yīng)民心,以民之好惡為好惡。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