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考改革緊鑼密鼓。不久前,教育部宣布2017年將全面實行高考改革,雖然提得比較原則,但一石激起千層浪,影響巨大,最近一些省市相繼出臺了改革框架方案,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拿北京的框架方案來說,辦法是逐步推進,這兩年先改填報志愿等規(guī)定,到2016年,就有大動作,即:高考只考語文、數(shù)學與文綜理綜,語文180,數(shù)學150,文綜理綜分別為320,英語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滿分100。預計到2017年,就可能不分文理,只考語文數(shù)學,英語和其他各科全改為學業(yè)水平考試或社會化等級考試,不再列入高考。
其他省市的方案也大同小異。雖然一些細節(jié)仍然未有定奪,但路線圖大體出來了,改革的總的思路已非常明確。
現(xiàn)在大家所關(guān)注的,主要還是考試科目的變動,以及招生制度的改革,其實非常要緊的,還有考試內(nèi)容、形式的改革?赡芤驗楦母锏拇胧﹣韯輿坝,人們對此還來不及仔細思考。拿語文高考來說,隨著總分的增加,考試的內(nèi)容、方式會有哪些變化?對教學可能產(chǎn)生什么影響?備考應當朝哪些方面調(diào)整?都應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最近我認真研究教育部相關(guān)的意見,以及一些省市的框架方案,認為未來的高考語文除了增加分值,很可能還將朝幾個方面做大的改革。
1、命題將更加注重運用教育測量理論和命題技術(shù)
教育部正在組織相關(guān)部門重點研究基礎教育語文學科質(zhì)量檢測體系,包括檢測工具、模板、手段的制作,雖然主要是面向?qū)W業(yè)水平考試的,但其某些原理、方法也可供高考語文參照。以往每年高考結(jié)束后也都有人對考試情況進行測量研究,問題是往往不夠重視,未能很好地將這些研究用來指導命題。估計未來幾年高考語文的命題將從過多依賴經(jīng)驗,轉(zhuǎn)向適當運用先進的測量理論和命題技術(shù)。比如,如何提高語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題如何設定適當?shù)膮^(qū)分度和難度系數(shù),怎樣的題更能考察學生的素質(zhì)和能力,各種題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將會有更科學、更有可操作性的設定。
這幾年有些省市語文高考試卷的設計水平不一,難易程度相差較大,可能有的是由于行政干預,或者為了照顧地方特色,其實離科學性仍然較遠。舉例說,去年有個別語文試卷的題量猛增,特別是閱讀題,有15%-20%的考生是做不完的。對此有些爭議。其實選拔考試總要拉開距離,一部分考生做不完,這很正常,但估計到底多少考生可能做不完?設計考題時,就應當使用測量理論和技術(shù)去預測,要先有合理的設定。
2、命題所依賴的材料范圍將大大拓展
現(xiàn)在全國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題有很多是依賴題庫的,而多年建立的題庫覆蓋的范圍偏窄,都有點陳陳相因,彼此克隆,不足以支持高考語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會致力于題庫的建設和擴容,廣泛征集考題。相關(guān)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現(xiàn)在高考語文命題依賴的材料主要是文學方面的,也就是“文學化”太過了。這當然也受制于整個語文教學的狀況:我們的中學語文教科書太偏重文學,視野不夠?qū)挘椅膶W的教學也并非就是往審美和情感教育方面靠,而是局限于瑣碎的分析,這肯定不利于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才的。
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語文卷,六七道大題全都是文學類的,很少涉及其他領(lǐng)域。這恐怕就不太合適。其實這幾年有些省市的語文高考已經(jīng)注意到這一偏向,逐漸拓寬命題的材料來源。比如2013年的全國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題材料覆蓋面就比以往要寬得多,除了文學,還有哲學、歷史、科技、社會、經(jīng)濟、時政等。估計這也會是今后改革的一個方面。
3、更加注重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
這是多年來語文高考的弱項,現(xiàn)在越來越受到質(zhì)疑。前年高考剛結(jié)束我在《人民日報》等媒體曾呼吁,語文高考特別是作文命題,要適當往理性靠攏。我們終于看到了這方面的一些改進。比如去年全國卷的閱讀題,就采用了“非連續(xù)文本”,給一組材料,觀點并不連貫,甚至彼此相左,讓考生去辨識、歸納和發(fā)揮。這有點類似于考公務員的“申論”,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去年廣東卷提供的閱讀材料之一是賀麟的《讀書方法與思想方法》,哲學文章,讀起來有些難度,難在思辨。這是可以考思維能力的(可惜給的選擇題太淺)?梢娒}者開始重視朝理性考察這個方向努力。
現(xiàn)在的學生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訓練,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這和語文教學的偏頗相關(guān),而高考語文對此也責無旁貸,一定會想辦法去引導改善。
4、有意識考查讀書的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jīng)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
現(xiàn)在的語文課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么喜歡讀書,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素養(yǎng)更無從談起。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有針對性的。課改之后探索開設選修課,本意就是拓展閱讀面,可是受制于高考,很難實施。近年來也有個別省市高考語文開始重視考察讀書的情況,甚至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察來設計試題。另外,這兩年很多試卷都出有背誦填補經(jīng)典名句名段的試題。我認為都是應當鼓勵的。讀書狀況其實最能體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高考語文理所當然要重視。
我們看到已經(jīng)有這方面更“大膽”的嘗試,如去年四川卷就有這樣的題:從曹雪芹、貝多芬以及文學形象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任選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續(xù)寫下面的話:“即使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苦難帶給人生的意義!边@樣的題其實就是考文學修養(yǎng)和閱讀面,考表達能力,非常好。我相信類似的考察讀書情況的命題,在今后的高考語文試卷中肯定會增多。
5、作文的改革,估計分值不會大增
語文高考提分180之后,按理說水漲船高,原來60分的作文分值也會增加,本來作文考試最能檢測綜合能力,分值就應當更多一些。甚至有人認為語文可以只考作文,但我估計作文分值不會大增。因為作文評判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如何盡量限制和克服這一點,也是改革的內(nèi)容之一,但作文評卷的特點決定了不可能做到像數(shù)學那樣精確,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看來高考作文還是會維持60分的分值。也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設計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寫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大作文注重綜合能力考察,小作文則指向應用或某一方面寫作能力,一二百字,比如寫一封信、一篇倡議書、一則說明或評點,甚至仿寫一段論辯詞,等等,可以很靈活。也不必全都設計成應用文,前面提到的去年四川卷的那道“續(xù)寫”的考題,其實也是小作文。高考作文無論大小,都會有“限定動作”,與平時寫文章畢竟不同,但又會引導開放思路,發(fā)揮個性。兩者之間恰當?shù)钠胶,體現(xiàn)命題水平,也是一種改革。
還有一種現(xiàn)象也值得探討,現(xiàn)今的高考語文幾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題之后,再做作文,往往剩余時間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場,本來最適合考察綜合素質(zhì)的,卻變成最難考出水平的。這也是高考作文的一弊。于是有專家主張高考語文分為兩段時間,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試題,按規(guī)定時間交卷后,開始考作文,這樣就保證作文有充裕時間。這種建議有合理性,就看如何操作。這都需要在改革中去探索。此外,我在不同場合多次批評過的高考作文評分“趨中率”畸高,導致選拔功能大為弱化,并影響到作文教學的“痼疾”,也期望能在這次改革中得到醫(yī)治。
如今中學作文教學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全線崩潰,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幾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參與。未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者不會再對這種“殘酷的現(xiàn)實”充耳不聞。無論如何,一種改革的共識正在形成,那就是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gòu)、套作、模式化與文藝腔。
6、題型和各類題搭配的改革
現(xiàn)在每年高考全國有十多套試卷,大致就是一種模式,即語文知識運用、古詩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和作文等幾個板塊,大約20道左右的題量。因為題型模式單一而且固定,就導致不斷強化應試式教學,熟悉答題套路就能得高分,結(jié)果難于考出實際水平。改革之后試卷模式應當更多樣化,不再年年套路相近。只要符合課標要求,完全可以放手去開發(fā)新題型。加強綜合也是一種改進,以往同一試卷中幾個板塊彼此分散隔離,甚至同一個試題中幾個小題也缺少聯(lián)系,以后不妨改為從一個(組)材料中同時引發(fā)五六個題,將閱讀、寫作結(jié)合起來,在同一個語境中去解決詞語、名句填寫、文學常識、內(nèi)容理解辨析等問題。這也能更好地考察綜合能力。改革后的命題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語文生活,體現(xiàn)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考查學生利用語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課改在強調(diào)研究性學習和綜合性學習,高考命題也應當往這方面有所靠攏。
再具體一點說,語文基礎題除了歷來常見的字、詞、音、病句挑錯等考題之外,有可能增加對語感或者語用是否“得體”的考查。文學作品的賞析題將更加注重考察感悟力,而不只是辨識“情景交融”“對比手法”之類。
現(xiàn)在的高考語文閱讀部分只注重考閱讀理解,題目往往切割得很瑣碎,反而忽視了整體把握能力,還有,就是很少關(guān)注閱讀速度,并不利于考出真正的閱讀水平來。高考語文閱讀部分應當有新思路,適當增加對整體感受力、理解力的考查,而不只是出技術(shù)性的細部分析的小題,最好還能考一考閱讀速度。增大閱讀材料的長度,可能是辦法之一。此外,閱讀題中“非連續(xù)性文本”肯定會成為“新寵”,而且分值不低。
7、文言文命題的改革
預計今后斷句題和翻譯題會增多,虛詞等的知識性的考查相應減少。現(xiàn)在的文言文命題也是套路化,大都是以“讀通”為標準,這對教學的直接影響就是把文言文當成“死語言”來教。文言文命題應當多一些與現(xiàn)代生活的關(guān)聯(lián),多一些文化意味。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題有創(chuàng)意。如2012年浙江題:“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瘑栺R!薄寣W生談兩種標點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對人、對馬的態(tài)度,并要求談對后一種句讀的看法,就不滿足于“讀通”,而有文化思考。這就是一種改進。
因為現(xiàn)在強調(diào)重視“傳統(tǒng)”,很多人預測文言文“地位”將在高考語文改革中飆升,增加分量。但不見得會這樣。我覺得現(xiàn)在高考語文的文言文所占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經(jīng)達到40%甚至更多,這個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現(xiàn)代社會還是用現(xiàn)代語言思考和交流,再說,文言文因為好“拿分”,現(xiàn)在中學語文教學的精力一大半都給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會加劇語文教學厚古薄今的失衡態(tài)勢。我想高考語文命題是會考慮這一狀況的。
改革的鑼聲剛剛響起,有些人就擔心“換湯不換藥”。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也要看到改革的大趨勢已不可阻遏。高考的政策性很強,雖然總是飽受詬病,但考慮公平和維穩(wěn),改革的步子一直是很沉重而緩慢的。而這一次改革框架的出臺比較猛,是因為整個社會大的改革潮流在推動。如果這場改革不滿足于減少考試科目,而切實地在考試內(nèi)容方式以及命題、閱卷等方面做一攬子改革;如果能進一步解放思想、糾正弊端,那改革就是很值得期待的。
。ㄗ髡呦当本┐髮W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