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時政擷英-正文
論社會主義倫理秩序
尹漢寧//agustinmoreno.com2014-08-07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倫理秩序,客觀存在。在我國,社會主義倫理秩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對倫理秩序的認識

  倫理是人倫之理,是道德哲學。倫理秩序是多數(shù)人認同并尊崇的主流價值規(guī)范。倫理秩序,古今中外原本有之,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注視它、重視它。

  中國在公元前就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了自身特點的文化根脈。高度重視人倫綱常的作用,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追蜃油瞥缰芏Y,主張禮治禮教。管子提出了“禮義廉恥”之四維。孟子強調“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董仲舒在“仁義禮智”后加了一個“信”,稱為五常。宋代有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到了民國,孫中山、蔡元培提出了新八德,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西方國家的倫理秩序,往往同宗教聯(lián)系在一起。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所講的就是基督教倫理如何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問題。日本企業(yè)實行“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工資制”,就是典型的企業(yè)倫理。

  倫理秩序具有穩(wěn)定性、繼承性、關聯(lián)性、開放性、時代性的特點。

  所謂穩(wěn)定性,是因為倫理秩序是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價值認同,是維系社會或組織的精神紐帶,需要長期積累形成,一旦形成,也會相對穩(wěn)定。

  所謂繼承性,是因為倫理秩序更多地表現(xiàn)為精神和價值層面,是靠人感知的,具有代際傳承和組織沿襲的特點。比如家風家教、校訓、百年老店堅守的承諾等。

  所謂關聯(lián)性,是指社會秩序是一個體系,至少包括法治秩序、政治秩序和倫理秩序。在這個體系中,倫理秩序帶有基礎性和根本性的特點。倫理秩序從道義原則上影響政治秩序和法治秩序。亞里士多德說過,無良法等于無法治。在現(xiàn)代社會,倫理秩序與法治秩序、政治秩序不能簡單地相互取代,而是相別相維,相互促進。當倫理秩序中的某些內容進一步程式化后,就會轉化為政治秩序或法治秩序,法治和民主政治實踐也需要相適應的倫理環(huán)境。

  所謂開放性,是指外來文化、觀念必然對既有倫理秩序產生影響。被動的開放,往往會帶來巨大沖擊,主動開放,有利于堅守倫理原則基礎上的倫理秩序創(chuàng)新。

  所謂時代性,是指倫理積淀必須適應時代要求,不斷揚棄,不斷豐富時代內容。

  倫理秩序在社會生活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它通過人的榮譽感或羞恥感起作用,通過社會褒獎或譴責起作用。忽視倫理秩序的作用,放任倫理失序,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進步。

  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倫理秩序

  社會主義倫理秩序是符合當今中國實際的倫理秩序,是體現(xiàn)社會主義原則和精神的倫理秩序,是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相銜接的倫理秩序。社會主義倫理秩序,與社會主義法治秩序、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秩序共同作用于國家和社會治理。

  1.從價值取向看特色。

  社會主義倫理秩序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它與“共同富裕”“集體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民族平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內容相銜接,具有道德高度和道義優(yōu)勢。社會主義倫理是以道義為核心的人倫文明,它是歷史形成的,體現(xiàn)了歷史趨勢,符合中國實際,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社會主義倫理需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但不是簡單復古甚至食古不化;需要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但不是丟失自己和全盤西化;需要注入時代內容,但不是快餐消費和現(xiàn)實功利。

  2.從文化根脈看特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倫理型文化。美國政治學家福山在他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一書中認為,中國進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建設,西方形成相對定型的國家至少要比中國晚1000多年。西方文化源頭雖然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但直到中世紀、甚至到近現(xiàn)代,國家才定型,不同于中國作為第一代原生文化不間斷地在同一空間傳承至今。我們可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間”。

  一是家與國相連。

  中國形成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時間早,氏族紐帶和宗親文化得以傳承,累積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家庭倫理。在中國的士大夫和社會精英的精神世界里,家和國始終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凹沂切⌒保瑖枪餐募,現(xiàn)在我們常常會說“在祖國這個大家庭里”。西方國家由于中世紀教會的利益需要、領主制經濟、財產分割和長子繼承制等,家更多地體現(xiàn)為核心家庭,在家庭中突出個人,強化個人的利益和財產占有。西方在談論國家時,強調得比較多的是排他性的國家利益,當國家凝聚力受到挑戰(zhàn)時,往往會用體現(xiàn)個人主張的簡單公投來決定國家的穩(wěn)定與分離。

  二是禮、仁、和相維。

  禮、仁、和是我們探尋中華文化根脈的三個維度,也是中國古代倫理秩序的三個重要觀察點!岸Y”最初來自習俗,后形成儀式,進而成為行為規(guī)范。古代的禮治雖然有政治秩序和法度的內容,但更多地表現(xiàn)為倫理秩序!叭省笔嵌Y治的價值內容或內涵,“仁者愛人”!昂汀笔欠椒、紐帶!岸Y之用,和為貴”。貴和持中,不極意推進分化、不走極端。“和”不是物理性的、機械性的制衡關系,而是生物性的、化學性的內在融合。

  三是傳習與教化共生成。

  漢字之所以是世界上仍然活著的象形文字,中華文化是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第一代原生文化沒有中斷過,且具有強大活力的文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注重傳習和教化。祖先崇拜與重視歷史,家國相通相連,有教無類與科舉制度等,使中華文化深入民間,本根堅固,枝葉茂榮。傳習是全社會的:包括政治承繼、食客幕僚、家風家訓、鄉(xiāng)風民俗、師徒傳承、私學講授等等。教化也是面向全社會的:就內容而言包括《四書》《五經》,包括《孝經》《弟子規(guī)》《三字經》等:既推崇賢人政治,又面向社會涵養(yǎng)知恥文化。西方國家的倫理傳習與教化,更多地依靠教會完成。

  3.從基本國情看特色。

  中國是超大型人口大國,是文明古國,原本就是而且現(xiàn)在尤其需要倫理紐帶來凝聚;中國又是多民族統(tǒng)一的國家,56個民族和睦相處,守望相助,需要共同的價值追求來引領,在漫長的歷史中,即便是少數(shù)民族居于統(tǒng)治地位,主流文化認同也沒有受到影響;中國還是發(fā)展中國家,且發(fā)展不平衡,發(fā)展機遇期與社會矛盾凸顯期重疊,現(xiàn)在尤其需要社會共識和精神支撐。

  4.從社會秩序結構看特色。

  如果我們把現(xiàn)代社會秩序看成為政治、法治和倫理三維結構的話,那么西方具有契約文化傳統(tǒng),比較重視法治在社會秩序結構中的作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是看重禮治,“人情大于王法”,曲法從情,習慣于選擇非正式規(guī)則之途徑。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切實發(fā)揮社會主義法治秩序的功能作用。與此同時,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旗幟和生命,必須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秩序,以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和有效地治理國家。當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難免出現(xiàn)浮躁和功利,挑戰(zhàn)道德倫理,因此也必須發(fā)揮我們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社會主義倫理秩序的建設和運用。

  三、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倫理秩序的建設

  建設和運用社會主義倫理秩序,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標準,要有系統(tǒng)思維,要堅持問題導向,要把承繼革命傳統(tǒng)與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要促進法治和民主政治秩序的建設,要為國家和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作貢獻。

  1.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標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決定著社會主義倫理秩序的根本性質和價值標準。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做出的重要論斷。要注重宣傳教育、示范引領、實踐養(yǎng)成,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標準,推動不同層面的倫理建設。

  2.從六個層面建設社會主義倫理秩序。

  不少文化學者認為,中國傳統(tǒng)中的“五倫”,經過部分內容的改造后,仍然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即父子、夫妻、兄弟、長幼、友朋的倫理原則,有的學者還主張在“五倫”的基礎上,加上“群己”一倫,并認為這樣才能體現(xiàn)“私德”與“公德”兼修。雖然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畢竟還是從家庭和個人視角出發(fā)的,撇開內容不說,就其涵蓋面而言,也難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系統(tǒng)倫理秩序建設的要求。我認為,社會主義倫理秩序要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組織層面、職業(yè)層面、家庭層面、個人層面入手來建設。

  一是國家層面的倫理。

  包括與國家性質相聯(lián)系的倫理、與民族構成相聯(lián)系的倫理、與外交相聯(lián)系的倫理。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民主共和國,最重要的倫理思想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民為邦本。中國是多民族統(tǒng)一的國家,民族平等和睦是重要的倫理原則。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致力于和平共處、協(xié)和萬邦的倫理追求。

  二是社會層面的倫理。

  社會層面的倫理通常被稱為“公德”。既包括熟人社會的道德傳承,又需要陌生人社會的倫理構建。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社會也在成長進步,社會成員的主體意識和社會活力顯著增強。與此同時,我們在強調抓住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機遇期的同時,還必須正視社會矛盾凸顯期的現(xiàn)實。社會建設和治理,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要發(fā)揮“禮治”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據(jù)市場經濟的新環(huán)境和社會格局的新變化,倡導并遵循公平正義、理性平和、扶貧濟困、志愿互助的社會倫理原則,重點解決道德失范倫理失序的問題,解決社會戾氣、社會浮躁、社會民粹思維的問題。

  三是組織層面的倫理。

  組織層面的倫理,包括組織機構內部凝練或傳承的“文化”或“精神”,包括約定、準則、承諾等。在社會組織多樣化的背景下,黨的領導要覆蓋所有組織,所有組織都應該依法成立和運行,所有組織都應該有符合國家和社會倫理原則的標準和追求。組織自身的“文化”或“精神”相互影響、相互交織,形成網(wǎng)狀的價值紐帶,促進社會健康有序和文明進步。

  四是職業(yè)層面的倫理。

  職業(yè)層面的倫理,主要是指職業(yè)操守和專業(yè)精神。包括敬畏職業(yè)、崗位,誠實守信,精益求精等。

  五是家庭層面的倫理。

  孝道是一切道德規(guī)范的母體。孝老愛親仍然是家庭倫理的重要內容;要推崇家風家訓家教的傳承,要形成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宗親文化倫理。

  六是個人層面的倫理。

  要增強國家意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要涵養(yǎng)家國情懷,把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黨員干部、公眾人物、知識分子要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修身修心、養(yǎng)德養(yǎng)性;做君子、重名節(jié)。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安分敬業(yè)、節(jié)儉惜福的文化氛圍。

  3.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倫理缺失的問題。

  社會上一度出現(xiàn)的道德失范和倫理失序的問題,是社會轉型過程中付出的代價,也說明與時俱進倫理秩序的建設具有緊迫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要把競爭文化和與之相適應的法治文化吸收到倫理原則之中來,但不能用買賣關系和交換關系取代倫理原則。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我們要吸收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但不能丟掉立足點和根本。

  目前,社會主義倫理建設確實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城鎮(zhèn)化過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留守兒童和老人的問題,比如國有企業(yè)改制后、民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的職工地位問題,還比如資本與技術的重要性所帶來的勞動及其收益比重下降的問題等,要求我們在社會倫理、企業(yè)倫理和家庭倫理建設中予以回答。要有針對性地解決現(xiàn)代化進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漠視勞動的問題,市場競爭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誠信缺失的問題,功利背景下可能出現(xiàn)的悲憫缺失的問題。

  4.要把承繼革命傳統(tǒng)與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

  中國有注重價值引領的歷史傳統(tǒng)、革命傳統(tǒng),建設社會主義倫理秩序,要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尋求滋養(yǎng),從革命傳統(tǒng)的紅色家譜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歷史起點,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最高的倫理原則。革命先烈先賢為國家、為人民的犧牲奉獻精神,革命戰(zhàn)爭年代魚水情深的黨群關系,官兵平等的同志式氛圍,是社會主義倫理的寶貴財富和重要內容。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改革開放新時代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是社會主義倫理的時代價值和嶄新內容。

  5.要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設。

  社會主義倫理秩序建設,不能替代法治和民主政治秩序建設,但通過倫理秩序建設可以促進法治和民主政治秩序建設。一是為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設規(guī)定價值向度;二是為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設累積社會基礎和文化氛圍;三是倫理秩序中的條規(guī)化,可以根據(jù)需要轉化為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設。

  6.要為國家和社會治理的現(xiàn)代化作出貢獻。

  《荀子·君道》有曰:明分職,序事業(yè),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國家和社會治理是一個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治理理念的先進性,治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治理參與的廣泛性,應該是治理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內容。

  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倫理秩序的建設和運用,有利于促進國家和社會治理的現(xiàn)代化。一是社會主義倫理秩序具有覆蓋的廣泛性,涉及所有群體和個人,有利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全社會彰顯是非、真假、美丑、善惡標準,緩解社會迷茫、困惑和焦慮。二是社會主義倫理秩序具有主體的能動性,所有社會成員都是倫理秩序建設的主體和被約束的對象,社會成員客觀上自發(fā)地參與了國家和社會的管理。三是社會主義倫理秩序具有調節(jié)的內在性,是社會自我調節(jié)的主要方式,是組織和個人自律和自調適的維度和標準。

 。ㄗ髡呦岛笔∥N、宣傳部部長)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