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就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了重要講話。學習全會精神,應關注“六度”看點:
1 法治高度: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是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全會通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在我國歷史上也是第一次,體現(xiàn)了黨對法治的信仰和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重視,在新中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二是高度認識。《決定》體現(xiàn)了我們黨對新時代條件下時代問題的敏銳把握,標志著我們黨對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是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導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三是高度立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保障,是著眼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xiàn)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這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國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鞏固我們黨的長期執(zhí)政地位、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 法治厚度:回答重大理論實踐問題
《決定》系統(tǒng)部署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任務、戰(zhàn)略重點,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內容厚重,前后呼應,有機統(tǒng)一。學習全會精神,一要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二要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總抓手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尤其是把黨內法規(guī)體系納入法治體系,彰顯了依法管黨治黨理念,將有效推動黨的建設;工作布局是兩個“三位一體”,即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基本原則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重點任務是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個方面。
3 法治深度:推出系列具體舉措
一深入就具體。四中全會突出問題導向,體現(xiàn)改革精神,廣泛征求意見,回應群眾期盼,提出了180多項針對性、操作性、實踐性強的改革舉措,涉及宏觀、中觀、微觀各個層面。關于建設法治政府,提出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關于司法公正,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關于保障人民權益,提出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xié)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
4 法治硬度:昭示堅強信念決心
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中國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不僅關乎國家形象,而且影響全球治理、世界發(fā)展,自然舉世矚目。四中全會既是對內部署任務,也是向世界鄭重宣示。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展示中國法治建設的宏偉藍圖。二是堅決維護憲法權威。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同時指出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三是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旗幟鮮明,擲地有聲,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這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黨要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四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決不照搬西方政治理念、制度模式和治理路子,體現(xiàn)強烈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5 法治廣度:體現(xiàn)歷史眼光和世界視野
四中全會反映了我們黨借鑒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寬闊胸懷。一方面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文明的基因,德治禮序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重視德治就是尊重中國歷史傳統(tǒng),把握中華文化根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德治與法治結合,使法律與道德互相滲透相互作用,才能在全社會崇尚道德、遵紀守法,從而奠定堅實的法治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法治理念和經驗,結合我國的現(xiàn)實條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四中全會提出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依法治國價值理念,提出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法治專門隊伍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完善法律職業(yè)準入制度、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等舉措,體現(xiàn)了我國借鑒發(fā)達國家經驗、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胸懷和智慧。
6 法治溫度:彰顯執(zhí)政為民情懷
監(jiān)督約束公權、保障人民權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稕Q定》處處體現(xiàn)人民的分量、彰顯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真切而深厚,樸實而溫暖,充分表明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是一切為了人民。在立法方面,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通過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xiàn)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在執(zhí)法方面,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zhí)法力度;在司法方面,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xié)調和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二是一切依靠人民,把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建設作為依法治國重大任務之一;強調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要求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要求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要求政府把公眾參與納入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正因為四中全會反映了人民心聲,回應了群眾期盼,引發(fā)干部群眾強烈反響。(作者系江西上饒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教授、江西省社會科學普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