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quán)觀 |
時政擷英 |
談股論經(jīng) |
社會關注 |
文史縱橫 |
科教天地 |
軍事國際 |
經(jīng)典文獻 |
資料索引
觀點摘編:改革和經(jīng)濟增長沒有替代關系
//agustinmoreno.com2014-03-18來源:南京日報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輿論界出現(xiàn)改革和增長速度存在替代關系這么一個說法。也就是說,想改革,必須得犧牲點速度,甚至國外也有人概括說中國的改革是“抑制增長型”的改革。還有一個傾向,我們國內(nèi)在實施改革,或者說設計改革的時候也認為改革就要付出代價。比如說戶籍制度改革,大家只算成本,但是沒有人算它帶來的收益。
總體來說,當我們說改革紅利時,就意味著改革在相當多的領域,可以直接帶來經(jīng)濟增長速度的提升。改革的確可以帶來收益。今天我們看到的增長速度下降,與內(nèi)部外部需求的沖擊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和改革更沒有關系,說穿了,是由于生產(chǎn)要素的供給受到制約,特別是勞動力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帶來生產(chǎn)率提高的空間大幅度縮;以及資本報酬回報率下降,因此,導致潛在增長率下降。提高潛在增長率需要從改革入手,提高生產(chǎn)要素供給和生產(chǎn)率。戶籍制度改革就具有改善勞動力供給和提高生產(chǎn)率的效果。
如果我們認為改革和經(jīng)濟增長有替代關系,其實不利于改革的推進。首先是形成改革共識就比較難,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了改革任務,但是實際上積極性是不一樣的,做法也就不一樣了。其次,如果看不到改革可以帶來收益的話,就可能喪失改革方式的選擇。如果改革總體帶來收益,就可以由中央承擔一定的改革成本,對部分改革受損者進行補償,達到改革的激勵相容。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蔡昉
編輯:尹盼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