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文學帶給人的是希望
李懷源//agustinmoreno.com2014-10-09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閱讀首先要獲得意義,然后才能獲取益處,而這個“益”也并非一定是馬上有用的。

  近年來,國外的兒童文學作品大量涌入,很多作品把大人和孩子感動得一塌糊涂,而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就靜悄悄地躺在角落里,無論是閱讀推廣人,還是小學語文教師,都很少去理睬。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已經(jīng)落后于國外,主要不是速度和水平,而是思想和質(zhì)量。外國的作品是燭照心靈的,而我們的作品太急于說明一個道理,不具備豐富的意義,這是大家對本土化創(chuàng)作期待之后的失落。

  6年前,我和臺灣的李玉貴老師就探討過兒童文學作品的本土化問題。東方式思維和西方式思維是這個多元世界的重要組成,沒有孰優(yōu)孰劣之分,國外文學作品中特有的文化觀念,我們的孩子不是很好理解。而本土作家的作品使用的是母語,思維和語言、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在這些作品里已經(jīng)是“鹽在湯中”,兒童去閱讀這樣的作品,思維方式是相通的,文化對接也沒有問題。所以,中國的孩子應(yīng)該多閱讀本土作品,這樣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才能延續(xù)。

  拿到《兒童文學金獎原創(chuàng)經(jīng)典悅讀》這套書,我看到了本土兒童文學的希望。每一卷的題目都是母語的表達,每一卷所選的是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類型的作品,就像一個巨大的兒童文學作品庫,為兒童提供了多種閱讀的可能,也為語文老師提供了多種教學可能。這種組合方式就像開了一個中藥的藥方,這個藥方能夠傳遞文化的密碼,能給予生長的力量。藥方中每一味藥的顏色和性狀都是不同的,可以獨自治病,組合在一起更能發(fā)揮功效。

  如果是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就循著編者的思路,一個個作品讀下去,引導(dǎo)學生進行討論;如果是個高明的語文教師,就再把這些作品作些調(diào)整,組合成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教師們可以把其中某篇作品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延展,也可以把每一本當做整本書來讀。

  需要提醒的是,這些作品都是文學作品,教師不能把文學作品教成紀實的文字,也不能因為年代的問題而厚此薄彼。另外,每個作品都會有時代的烙印,怎么處理呢?“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曾是國人的思維方式,這些書更應(yīng)該探討文學的意義,比如,詩歌、小說、散文的意義,而非時代之下的思想特點。

  文學能夠帶給人的是希望,不能因為文學的希望而忘記現(xiàn)實的苦痛,也不能因為現(xiàn)實的苦痛而否定文學帶來的光明。

 。ㄗ髡呦堤丶壗處、兒童閱讀推廣人)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