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衣錦還鄉(xiāng)情難免 晝錦而行品自高
鄭連根//agustinmoreno.com2014-02-16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衣錦還鄉(xiāng) 資料圖片

馬前潑水 資料圖片

  當年,項羽率軍攻占咸陽,火燒秦宮,劫掠了財寶就往老家彭城趕。有人勸他說:“關(guān)中這塊地方,土地肥沃,又有山河為屏障,是建都成就霸業(yè)的好地方!表椨饏s說:“富貴不還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從此,就留下了一個成語:衣錦還鄉(xiāng)。

  凡夫俗子也同樣有著“衣錦還鄉(xiāng)”的想法:得勢后一定要在家鄉(xiāng)父老面前炫耀一番,否則總覺得有些遺憾。

  那么,普通人為什么會有強烈的“衣錦還鄉(xiāng)”情結(jié)?我想原因有二:其一,家鄉(xiāng)人了解自己的底細,發(fā)跡前后的巨大反差更容易在父老鄉(xiāng)親面前得到羨慕;其二,世上總有勢利的人,一個人在困厄之際難免會遭受輕視,于是,某些人發(fā)跡之后“衣錦還鄉(xiāng)”的做法就有點“心理報復(fù)”的味道——你們當年輕視我的時候可沒想到我也有今天吧?

  歷史上有許多故事反映這種情結(jié)。西漢的“朱買臣休妻”就是一例。朱買臣未發(fā)跡前家境貧困,靠砍柴為生。他喜歡讀書,擔柴時也邊走邊吟唱。其妻覺得砍柴很丟人,屢次阻止他在擔柴時吟唱詩書?芍熨I臣依然故我,妻子覺得朱買臣不靠譜,要求離婚。朱買臣無法挽留,只好任憑她離去。

  后來,朱買臣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官拜會稽太守。赴任之際,會稽的官員將歡迎儀式搞得很隆重,在歡迎的人群中,就有朱買臣的前妻。見朱買臣風光無比,前妻請求與朱買臣復(fù)婚。朱買臣叫人將一盆水潑在地上,對前妻說,你若能把倒在地上的水收起來,就可復(fù)婚。前妻很羞愧,最后自縊身亡。這個故事既是勸人不要太勢利,以免像朱買臣之妻那樣后悔莫及,同時也從側(cè)面表明,衣錦還鄉(xiāng)往往意味著能夠享受莫大的榮耀和心理滿足。

  與朱買臣際遇相似的還有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他最初以“連橫”的主張游說秦惠王,沒有成功,游說資金也花光了,只能灰溜溜地回老家。他回到老家時“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安慰,可是,家人給他的卻是情感打擊,“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刺激之下,蘇秦更加發(fā)憤讀書,一番努力之后,最后以“合縱”的主張成功游說了“山東六國”。

  發(fā)跡之后,他掛六國相印,途經(jīng)家鄉(xiāng),家人對他的態(tài)度完全轉(zhuǎn)變了,“妻側(cè)目而視,側(cè)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碧K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以忽乎哉!”蘇秦的慨嘆可以說是對世態(tài)炎涼的極佳概括。

  正因為發(fā)跡前后的反差太大,所以很多人才愈發(fā)追求衣錦還鄉(xiāng)的成就感和榮耀感。這種追求總讓人感覺境界不高,心態(tài)不夠豁達。

  二

  那么,有沒有一種超越衣錦還鄉(xiāng)的高尚情懷?

  有。宋朝大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相州晝錦堂記》一文,主旨就是頌揚韓琦的這種人生境界——“不以昔人所夸者(即衣錦還鄉(xiāng))為榮,而以為戒”。這是為什么呢?請看歐陽修的解釋。

  歐陽修欲揚先抑,說做官做到將相,富貴之后返回故鄉(xiāng),這在人情上是光榮的,從古到今都是這樣。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時候,困居鄉(xiāng)里,就是那些平庸之輩甚至小孩,都能夠輕視欺侮他。就像蘇秦當初不被他的嫂子禮遇,朱買臣被他的妻子嫌棄一樣?墒且坏┌l(fā)跡之后,坐上四匹馬拉的高大車子,有旗幟在前面導(dǎo)引,有騎兵在后面簇擁。街道兩旁的人們,并肩接踵,一邊瞻望一邊稱羨。而從前那些庸夫愚婦,則恐懼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對車輪馬蹄揚起的灰塵,十分后悔,暗自認罪。這些人發(fā)跡后得意揚揚的表現(xiàn),就是像穿著錦繡服裝回到故鄉(xiāng)那樣榮耀。

  隨后,歐陽修筆鋒一轉(zhuǎn),引出了韓琦。他說,可是大丞相魏國公韓琦卻不這樣。韓琦是相州人,他的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當時有名的大官。韓琦本人年輕時就考中進士,當了大官。因此,對韓琦來說,他很早就得到了世人艷羨的富貴,并不像曾經(jīng)有過困厄經(jīng)歷的人那樣,是靠時來運轉(zhuǎn)才發(fā)跡的。

  更難得的是,再高大的旗幟,也不足以顯示韓琦的光榮;再高的官位,也不足以顯示他的富貴。

  那么,韓琦的榮耀和富貴要靠什么才能顯示出來呢?歐陽修說:“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后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意思是說,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而功勛延及國家,把這些鐫刻在金石上,并用詩文傳播到四面八方,使他的好名聲傳于后世而無窮無盡,這才是魏國公韓琦的大志所在,士人對他的希望也是如此。

  與這樣的大志向、大氣魄相比,普通人那些夸耀于一時、榮耀于一鄉(xiāng)的“衣錦還鄉(xiāng)”是否顯得有些狹隘呢?

  最后,歐陽修才交代寫《相州晝錦堂記》一文的緣由。宋至和年間(公元1054年—1056年),魏國公韓琦以武康節(jié)度使的身份兼任相州地方官,在官府的后園建造了一座“晝錦堂”,并在院內(nèi)的石碑上刻詩。詩中認為,過去像蘇秦、朱買臣等人那樣,以計較恩仇為快事、把衣錦還鄉(xiāng)視為榮耀的做法是可恥的。所以,韓琦“不以昔人所夸者為榮,而以為戒”,即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衣錦還鄉(xiāng)”當作光榮,卻以此為警戒。所以歐陽修才感慨地說:“于此見公之視富貴為何如,而其志豈易量哉?”歐陽修進一步說,韓琦所以能出將入相,成為“社稷之臣”,原因就在于他思想境界高遠、心量廣大。把他的豐功偉績銘刻在鐘鼎之上,譜寫在詩歌之中,這是國家的光榮,哪里又僅僅是相州一地的光榮啊。歐陽修還稱贊韓琦“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

  《相州晝錦堂記》構(gòu)思新穎,寫法別致,堪稱優(yōu)秀散文之典范,而韓琦的人生境界亦堪稱世人之楷模,文因人而成就佳構(gòu),人因文而美名遠播,二者誠可謂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

  三

  韓琦和范仲淹、歐陽修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史書記載,韓琦“相三朝,立二帝”,為人正直,為官清廉,他在北宋防御西夏、契丹及改革行政積弊方面均做出了卓越貢獻,有賢相之名。韓琦弱冠之年即考中進士,在擔任諫官之時就以敢于直言進諫著稱。后來,他與范仲淹一起經(jīng)略西北,史稱“韓、范”。當時的邊塞上傳誦著這樣的歌謠:“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夏聞之驚破膽!

  北宋與西夏議和后,韓琦入朝為執(zhí)政大臣,與范仲淹、富弼等人一起成為主持“慶歷新政”的重要改革派人物。北宋至和年間,韓琦“歸判”相州。按照唐宋兩朝的官制,以高官兼較低職位的官稱為“判”,“歸判”即被“判”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為官,這被視為是一種特殊的榮耀——因為它可以很好地滿足一般人所謂的衣錦還鄉(xiāng)的心理。就是在這時,韓琦建了晝錦堂,提醒自己不要墮入普通人“衣錦還鄉(xiāng)”的庸俗思想之中,而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以服務(wù)蒼生和社稷為己任。至和之后,韓琦又得到了兩次“歸判”的殊遇,這在常人看來簡直是莫大的榮耀了,可是韓琦“不以昔人所夸者為榮,而以為戒”,三次“歸判”之榮在他看來不過是“浮云”而已。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