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兩院院士是我國科技界最高學術榮譽,全社會高度關注,院士的一言一行對學術風氣和社會風尚也都有極大影響。院士制度改革,是全社會的共識——讓院士稱號回歸學術、回歸榮譽,也是讓這個社會的理想標桿更加挺立。
不久前閉幕的兩院院士大會,院士制度改革開始破題。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也分別對各自的章程進行了修改,并將完善更多的細節(jié),推出更多的實際舉措。通過完善有中國特色的院士制度,將對促進科技的發(fā)展、引領人才培養(yǎng),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果把院士團體看作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所作的包括院士遴選和退出等方面的章程修改和制度改革,屬于系統(tǒng)內部的自我完善。而針對目前院士隊伍中出現(xiàn)的極少數(shù)學術不端行為,院士增選中存在的拉票和賄選等不正之風,院士制度改革顯然還需要包括系統(tǒng)外部事物的多方聯(lián)動。就像何繼善院士比喻:院士制度的完善,就像筑高和加固堤壩,防止發(fā)生內部損毀和洪水沖垮。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就像洪水,如果水位一直上升,即使一直加高加固堤防,仍然會有洪水漫堤的危險。所以,堤壩要修,洪水也要治。
從現(xiàn)實狀況看,大部分院士既是青年人做學問的偶像,同時也是做人的榜樣。但也有極個別院士,在評上院士稱號后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甚至在道德自律上出現(xiàn)了偏差。這些個案也影響了外界對院士的整體看法。不過,對院士隊伍影響更大的是某些單位和機構,將院士當成學術資源和部門利益,利用行政手段包裝院士候選人并進行拉票,這種現(xiàn)象長期累積,在院士們當中也是十分令人反感的風氣。還有一些院士,在兼職、參加活動乃至遲遲不退休的問題上,很多是由于抹不開本單位領導的面子和壓力,或者是考慮到與自己所在單位或研究團隊有聯(lián)系來往,也往往半推半就。可見,在加強院士自律,進一步完善院士制度同時,還需要有舉措來最大限度降低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最大限度減少學術界所受到的行政干預,真正讓院士稱號回歸學術、回歸榮譽。
改革院士遴選制度、優(yōu)化院士隊伍學科布局和年齡結構、規(guī)范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規(guī)范院士兼職和相關待遇、發(fā)揮院士在決策咨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科院和工程院制定的院士制度改革的幾大主要任務,既有針對性,也有緊迫性。比如院士遴選方面,明年又是新一屆的院士增選,如何讓院士候選人的推薦更加客觀和有效,如何讓院士們更好地了解中青年科技才俊,都需要更加細化的具體舉措。也只有通過多方聯(lián)動,而非院士系統(tǒng)單兵作戰(zhàn),才能更有效地發(fā)揮這些措施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