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科教天地-正文
微文化的教育價值
//agustinmoreno.com2014-03-14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微文化以其“微”言大義的內(nèi)涵和無“微”不至的外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維軌跡與人生方向。深入挖掘微文化的教育價值,已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的新課題。

  ■姜海濱

  微文化作為新興的文化樣態(tài),起源于微博的風靡流行,成熟于微信、微小說、微電影、微公益的匯聚融合。目前,微文化正以其“微”言大義的內(nèi)涵和無“微”不至的外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維軌跡與人生方向。深入挖掘微文化的教育價值,充分發(fā)揮其對教育的促進作用,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課題。

  激發(fā)反思,傳播社會熱點。微文化時效性強,并緊扣時代脈搏,關注社會熱點,擅于將新近發(fā)生的新聞事件迅速改編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小悅悅事件”發(fā)生后,網(wǎng)友根據(jù)這次事件制作了公益微電影《讓人間充滿愛》。這部微電影巧妙地影射了“小悅悅事件”中人心的冷漠,以此來批判和警醒對生命漠視以及道德意識淺薄的行為。2012年,南京高校抑郁癥女生“走飯”(微博名)上吊自殺,令網(wǎng)友們唏噓不已。她的離去不僅提醒大學生要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善待關懷特殊人群,更鮮明地暴露了學業(yè)與就業(yè)壓力下普遍存在的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現(xiàn)象,引起人們反思心理危機干預及救助機制的必要。在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度和引人反省深思的時效性上,微文化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

  開拓視野,釋放人文情懷。在同微文化接觸體察過程中,大學生不僅可以從中加深對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的感悟,對不同國家、社會和民族進行全方位的感知,還能以微文化為載體開展人際交流,增長見識。就微信而言,它可以通過發(fā)送圖片、視頻的方式促進資源有效共享,給大學生帶來的社會化體驗超越了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們通過微信,彼此交流信息以及個人的看法,頻繁的互動使溝通更加暢快。此外,微文化中折射出的人文品質(zhì),可以間接融入大學生的知情意行,并具體表現(xiàn)為生活中自然流露的人文情愫,這種情愫對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具有積極的作用。以微電影《老男孩》為例,影片講述了兩個普通中年人為了實現(xiàn)夢想去拼搏、爭取的歷程。當旋律響起時,相信每個曾經(jīng)有夢想、正在追尋夢想或因現(xiàn)實不得不放棄夢想的人都會潸然淚下。同時,微博也以其不微的功力凝聚著精神的信仰,挖掘著人們靈魂深處的人文內(nèi)涵。

  培育人格,提升道德認知。作為大學生的新寵、微文化領域的重要生力軍,微電影以其深刻的理性內(nèi)涵和各種感性體驗激發(fā)學生高尚理念,其生動強烈的人格教育功能是任何說教都無法企及的。公益微電影《你,在哪》,以南京大屠殺為歷史線索,以銘記歷史、渴望和平為主題,以情動人,以史明志。愛國微電影《我的中國夢》,各位同學通過對各自夢想的表述,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祖國未來前途的展望,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深熱愛之情。同時,微公益的興起也如星星之火般散發(fā)著巨大的正能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于越每周三下午都會到距合肥市區(qū)幾十公里的肥東縣岱山湖希望小學,為那里的學生上兩節(jié)英語課,她個人的“微型”努力鼓舞了更多的公益同行者,繼而催生了更多道德模范的形成。此外,微閱讀作為一種時尚的文化快餐,使大學生在零散時間讀書明理成為一種閱讀常態(tài),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對空暇時間的利用效率,提升個人知識容量與文化素養(yǎng),進而促進道德品質(zhì)的完善。

  關注現(xiàn)實,豐富校園文化。微文化為高校文化建設增添了一抹亮色,其生命力在于對現(xiàn)實生活問題的鮮活關照及傳播方式的靈活高效。另外,校園微文化強調(diào)并體現(xiàn)師生都是文化的主體,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舒心的教學環(huán)境,促進文化的良性互動與教學的有序運轉(zhuǎn)。譬如校園官方微博,以內(nèi)容簡潔和貼近實際為特點,更新及時,響應快速,在體現(xiàn)學校公信力的同時注重人文情懷的抒發(fā)和對個體的尊重,使師生的思維得以激發(fā)、情感得以釋放、固化的知識理論得以流動。此外,隨著微博、微信、微小說等不斷被大學生所接受和傳播,作為媒介文化延伸體的微文化已經(jīng)形成了容量巨大的文化資源庫,正以其雄厚的人文積淀與知識底蘊感染和激勵著受眾群體,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拓展校園文化的存在樣態(tài),發(fā)揮著積極而務實的作用。

  微文化使信息的傳播與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人與人的互動更加靈活時尚,其親和力和實效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契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善于捕捉微文化中鮮活生動、積極深刻的價值內(nèi)涵,充分發(fā)揮微文化的教育功能,不斷重視微情、微意、微需求,密切微言、微語、微交流,借助微載體, 使教育過程更富于時代化、生活化、大眾化,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關注社會熱點、關注國計民生、有創(chuàng)新力和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高素質(zhì)人才。

 。ㄗ髡邌挝唬杭謳煼洞髮W教育科學學院)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