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無名墓碑
大學(xué)
在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中,《大學(xué)》是一本很特別又很有爭議的書。其實說它是一本書,似乎不太確切!洞髮W(xué)》原本不是書,只是《禮記》四十九篇文章中的一篇,僅短短一千七百余字。相傳《大學(xué)》是孔子的遺書,曾子獨得師傳并加以己意闡發(fā)而成。也就是說,《大學(xué)》之文成于被認(rèn)為得孔子衣缽的曾子之手。然而在宋代以前,它并沒有被讀書人看重,如果讀書不仔細(xì)甚至?xí)鲆曀拇嬖。唐宋以來,它的命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唐代大文豪韓愈倡導(dǎo)人們讀《大學(xué)》,后來北宋二程兄弟對之進行整理和注釋,使其思想和條理變得清晰易讀起來。南宋朱熹對《大學(xué)》情有獨鐘,著有《大學(xué)或問》《大學(xué)章句集注》等,并給“格物致知”一章補傳,易簣前幾天還在對《大學(xué)》的注釋做修改,以致他說自己這輩子只讀懂了《大學(xué)》這一本書。更重要的是,朱子將《大學(xué)章句》以單行本印行,《大學(xué)》因此由文變?yōu)闀。特別是1313年,元政府把《四書章句集注》作為官方標(biāo)準(zhǔn)的教科書,《大學(xué)章句集注》成為讀書人必讀之書,直到1905年科舉制廢除,影響中國讀書人達(dá)七百年之久,直到現(xiàn)在仍余波蕩漾。
那么《大學(xué)》到底是本啥樣的書,其中蘊含著何種精義呢?所謂大學(xué),即大人之學(xué)。大人,就是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管理精英和骨干。《大學(xué)》之道,是古代培養(yǎng)精英骨干的教育原則和方法。在古代,子弟八歲入小學(xué),教育內(nèi)容主要是“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和灑掃、應(yīng)對、進退等基本生活規(guī)矩。十五歲入大學(xué),教人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方法!洞髮W(xué)》經(jīng)文如下: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這段教育大人的原則和步驟的話被概括為“三綱領(lǐng)”“八條目”!叭V領(lǐng)”,即“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坝H民”,朱熹訓(xùn)為“新民”,這是培養(yǎng)大人的三大原則。意思是大人砥礪自己的美德,并推己及人,感染和影響他人并使其也改變!鞍藯l目”,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簡稱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大學(xué)教育的具體步驟和順序,其中以“修身”為中心!叭V領(lǐng)”“八條目”互為表里,修身之前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講大人砥礪自己美德的過程,就是所謂的“明明德”;修身之后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講大人通過自己的言行來改變他人的過程,就是所謂的“新民”!洞髮W(xué)》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是指大學(xué)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有本末、先后次序。其中“明明德”是本,是起點;“新民”是末,是終點。也就是說大人只有通過探明事理、誠實無欺、端正心術(shù)來改變自己的內(nèi)心,才可能使自己的家庭和睦有序;如果能使一個家庭和睦有序,才可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如果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才可能使世界(即天下)太平。此即《大學(xué)》所謂“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今天,人們把《大學(xué)》的精神概括為“修己治人”或“內(nèi)圣外王”。由于它以修身明德為中心,主張德治及圣君賢相的賢人政治;由于它重視家庭,視家庭為政治管理的基礎(chǔ)。因此,現(xiàn)代中國人以西方政治文明為參照,批評《大學(xué)》為德治主義,道德與政治不分,家與國不分,搞圣賢崇拜。說穿了,內(nèi)圣開不出外王,《大學(xué)》已失去了效力及在現(xiàn)代社會存在的價值。這些觀點似乎很有說服力,可恰恰它被孫中山認(rèn)為是人類最優(yōu)秀的政治哲學(xué)。這給我以很大的懷疑和困惑:為何走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孫中山那么推崇它?為什么幾千年的中國讀書人那么信服它?
直至有一日讀到一個有關(guān)無名墓碑的故事,多年對《大學(xué)》的懷疑與困惑才渙然冰釋。
在英國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普普通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巖質(zhì)地,外形呆板而缺乏美感。它與周圍二十多位英國國王那質(zhì)地上乘、雕刻精美的墓碑,以及牛頓、達(dá)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相比,顯得黯然失色,毫不起眼;而且,它沒有墓主人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更沒有一丁點介紹墓主人生平的文字。就是這座微不足道的無名氏的墓碑,卻名揚世界。凡是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人,可以不去參觀那些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英國國王的墓碑,可以不去參觀牛頓等世界名人的墓碑,但沒有不去參觀無名氏墓碑的,而且沒有不被這塊無名氏墓碑所折服和震撼的,確切地說,沒有不被無名氏墓碑上的碑文所折服和震撼的。這塊墓碑上所刻的文字是這樣的: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當(dāng)我年輕時,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當(dāng)我成熟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于是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those closest to me,but alas,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當(dāng)我進入暮年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I suddenly realize: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當(dāng)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很顯然,這位令人肅然起敬的無名氏是位有理想、有抱負(fù)的人,這篇碑文是他心靈的自省,充滿著哲理和教益。據(jù)說,許多政要和名人看了都感慨不已。當(dāng)年輕的曼德拉讀了這段碑文后如醍醐灌頂一般,認(rèn)為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改變世界的金鑰匙;氐侥戏呛,他放棄了以暴力抗?fàn)巵泶蚱品N族歧視的觀念,改變了自己的處事風(fēng)格和思想,進而改變了自己的家庭、親人和朋友,經(jīng)過幾十年的奮斗,終于改變了南非這個國家。
當(dāng)我讀到這篇碑文時,心中亦豁然開朗,原先對《大學(xué)》的困惑和疑問頓然消失于無形:這不就是《大學(xué)》精義的最好注解嗎!“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這不就是《大學(xué)》的“新民”嗎,不就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嗎?“改變我的國家”,這不就是《大學(xué)》的“治國”嗎?“改變我的家庭”,這不就是《大學(xué)》的“齊家”嗎?在離開人世之際反省,改變我自己才是最根本的,這不就是《大學(xué)》以“修身”“明明德”為本嗎?而“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這不就是《大學(xué)》的“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嗎?
更耐人尋味的是:《大學(xué)》與這篇碑文都告訴那些有抱負(fù)有理想的“大人”們:要想改變世界,必須從改變你自身開始;要想撬動世界,支點就在你的內(nèi)心里。若曾子、朱熹復(fù)生,讀到這篇碑文,定會擊掌贊嘆,認(rèn)為這與《大學(xué)》深意若合符節(jié),不免發(fā)出“東海西海,心同此心,理同此理”之嘆。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xué)法政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