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回到故里 回到孟子 回到思想的家
——鄒城“孟子思想與鄒魯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側記
孔德立//agustinmoreno.com2014-06-24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仁政學說的新討論

  在孔子仁學基礎上,孟子提出仁政學說。孟子研究院副院長李存山研究員把性善論與仁政學說結合起來,認為從孔子提出“性相近,習相遠”,到孟子鮮明地提出性善論,這一進程是儒家思想發(fā)展的必然。性善論與儒家主張“以德治國”的價值取向密切相關,而且也為孟子的仁政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

  有愛心有能力的在位者,以其惻隱之心,行仁政于民,是儒家一直追求的“內圣外王”之道。如何把仁政學說落到實處,如何理解其蘊含的更廣泛的哲學意義,也是本次會議討論的熱點。

  徐克謙教授從義利之辨入手,認為為上者不能自己唯利是圖,卻要求百姓要以義制利。仁者在位,首先要滿足老百姓的利益需求。義是對統(tǒng)治者而言,利是對百姓而言,政府應從制度上保證百姓的利益訴求。

  仁政學說如果只是理想,而不能實施,對于治國安民來說就沒有實際意義。王杰教授說,仁政學是建構在經(jīng)濟利益與道德教化兩大原則之上的可行性政治方案。歐陽禎人教授發(fā)現(xiàn),仁政學說通過由己及人、由近及遠的“養(yǎng)”得以實現(xiàn)。從“孝悌之養(yǎng)”“父母之養(yǎng)”抵達天下父母之養(yǎng)。人的良知、良能最終與治國、平天下融為一體,從而使仁政藍圖落到實處。

  孟學史的新拓展

  《孟子》在宋代列入儒家經(jīng)典序列。此后,孟子學蔚為大觀。本次會議有13篇孟學史論文,涉及二程、陸象山、葉適、王船山、戴震、張九成、康有為等人的孟學思想。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是因為《孟子》的文本及思想研究相對充足,已出現(xiàn)了大量成果,而歷史上歷代學者對《孟子》的注疏、詮釋、思想發(fā)揮所形成的成果不僅數(shù)量大,而且研究相對薄弱。梁濤教授相信,從學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看,從孟子思想研究轉向孟學史研究是一種必然。

  《孟子》文本的研究歷來是孟子學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次會議亦對《孟子》的若干問題進行了討論。比如,丁為祥先生與青年學者林桂榛博士重新詮釋了“孟子天下之言性”章,認為當前所有的研究均不得要旨。但兩位的發(fā)言遭到與會者的嚴重質疑。

  孟子“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名言,經(jīng)常被人們誤解為讀書無用論。其實,孟子如子思等學者一樣,時常引《詩》《書》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從對《孟子》引《詩》《書》的研究,可以獲得孟子對古典學的態(tài)度以及《詩》《書》本身流傳的信息。武漢大學胡治洪教授論證了《孟子》引《書》的可靠性,肯定了今傳本58篇《尚書》的價值。楊海文教授從陳澧的《東塾讀書記》考釋的《孟子》引論《詩》《書》入手,揭示了孟子思想體系與《詩》《書》文化系統(tǒng)的緊密關聯(lián)。

  整體研究的新思路

  本次會議上,顏炳罡與梁濤兩位先生的論文凸顯了孟學整體研究的進展。一般認為,孟子有“三辨之學”,顏炳罡在此基礎上提出孟子的“四辨之學”:人禽之辨是孟子思想的哲學根基,義利之辨是孟子的人生態(tài)度和施政之由,王霸之辨代表了孟子的治國理政、一統(tǒng)天下的方式、方法和政治理想,華夷之辨是孟子的文化訴求。孟子的四大辨題開啟了中國價值趨向的主流,成就了中華文化的獨特意義。

  梁濤在其《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一書中提出統(tǒng)合孟荀研究的思路。認為宋代以后將荀子排除在道統(tǒng)之外,而以孟子為正統(tǒng)的做法值得檢討?鬃又,孟子主要發(fā)展其仁學,荀子則繼承其禮學,二人各執(zhí)一端,一方面雖然深化了儒家傳統(tǒng),另一方面對于儒學的豐富性又是一種窄化。早期儒學是一個更為豐富、開放、包容性的精神傳統(tǒng),可以代表這一傳統(tǒng)的是《論語》《禮記》《孟子》《荀子》四部書,可稱為“新四書”。今天儒學研究的一個任務,便是把《荀子》納入到儒家的核心經(jīng)典之中,呼喚儒家禮學的復興。在此基礎上,統(tǒng)合孟荀,建構仁禮統(tǒng)一的儒學思想體系。

  他鄉(xiāng)有夫子

  隨著中西方交流的深入,孔子、孟子等中國思想家名聲遠播海外。無論是受到中國文化影響較深的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還是遙遠的歐美地區(qū),都可以見到孔、孟的蹤跡。北京外國語大學郭連友教授討論了孟子思想在日本的傳播和影響,指出《孟子》中的“易姓革命”“民本”等思想對日本思想界形成極大沖擊。李星湖作為朝鮮儒學史上的著名儒者、實學巨擘,濟濟多士。臺灣學者林月惠認為,李星湖雖然強調經(jīng)世致用,但仍有儒學的超越面。星湖開創(chuàng)的實學,并未根本顛覆朱子學,而是將朱子學予以批判地轉化為創(chuàng)造。韓振華副教授以德國著名漢學家羅哲海對《孟子》的現(xiàn)代重構為例,分析其法蘭克福批判哲學背景與包括孟子在內的儒學相互結合的一種可能,認為羅哲海的研究為當代中國思想的建構提供了參照。

  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東亞系主任齊思敏教授主要談了孟子對歐洲、美國歷史的影響。18世紀《孟子》通過傳教士的翻譯傳到歐洲,影響了伏爾泰等啟蒙運動的哲學家。西方人認為孟子不只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政治哲學家、理論心理學家!睹献印芬粫蔷哂惺澜鐑r值的資料。美國葛底斯堡大學司馬黛蘭教授發(fā)表了孟子關于身體的界限,指出大多數(shù)情況下,孟子視閾中的“體”標示著一個具有模糊界限的軀體!绑w”可以是身,也可以指家、國,甚至整個天下。此外,海外學者還從人性的軟弱、智的不可化約性,以及天命與時運等角度,對孟子思想展開了深入論述,大大豐富、拓展了我們的視域和眼界。

  孟子思想的當代價值

  6月7日早晨,鄒城的文化專家、教師、市民來到孟府賜書樓前,等待與孟學專家的面對面交流。初夏的清爽與孟府滿園的花香,為活動營造了溫馨氛圍。陳來、郭齊勇、王志民、鄧國光、齊思敏、梁濤六位先生如期來到活動現(xiàn)場,就孟子思想的當代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如何弘揚孟子思想等熱點與現(xiàn)實問題與現(xiàn)場觀眾展開了熱烈討論。

  陳來先生首先闡釋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于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以孔孟之道為代表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沃土,這已經(jīng)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孟子的仁政、王道、民本思想不僅在歷史上是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今天仍然是我們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源泉。不明乎此,不知未來之文化走向。郭齊勇先生從孟子的性善論、仁政學說、人格修養(yǎng)方面闡釋了孟子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他說,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標識“五!薄八木S八德”,都是從孔孟之道特別是從孟子性善論的角度推開的。對政府來說,通過制度安排解決社會公正、貧富差距等問題,就是行仁政;對個人來說,“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是天賜給我們終身受用的爵位,要好好地存養(yǎng)。在回答關于當前教育的問題時,郭先生指出,當前教育的最大問題是片面強調知性教育,不注重德性教育;過分關注成才教育,忽視成人教育。

  鄧國光先生在被問到澳門社會發(fā)展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時,談了孟子思想的當代價值。他說,儒家強調的文化傳統(tǒng),不是現(xiàn)代政治里的民主組織,而是社會道義。孟子的道義思想就是為上者的責任。香港、澳門雖講功利,但尤重視“道義”。孟子就像一道光芒,指導我們在艱難環(huán)境下生存下來,通過善良制度的建設,給予比我們生活更困難的人最大關愛。王志民先生結合“中國夢”闡釋了“孟子夢”的三個層次:國家怎么治,百姓怎么過,個人怎么辦。孟子把國家夢、社會夢和個人夢結合起來,對我們今天實現(xiàn)中國夢有借鑒意義。

  責任與未來

  本次學術研討會,有總結、有進展、有爭鳴、有指引,總體來說,是一場專家層次高、學術水平高的學術研討會。當然,尚有一些學術研究軟肋在今后需要加強,更為重要的是,從研討中,我們認為,當代學人的當務之急除了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還需從研究方式上進行反思?酌先鍖W的深厚底蘊以及之于中國社會的淵源,遠非西方學術體系所能解構。讓孔孟的歸孔孟,西方的歸西方,重建中國文化自信,重新找回滋養(yǎng)民族文化生命力的源頭活水,以更加自信、更加開放、更加遠大的浩然之氣,以“平治于下,舍我其誰”的責任感,“繼往圣、開來學”,匯聚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實現(xiàn)時代賦予當代學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使命。

 。ㄗ髡邌挝唬罕本┙煌ù髮W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 2 共2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