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豫西的曲子戲
//agustinmoreno.com2014-02-25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更多

  

喬書明

  河南曲子戲 (本版圖片均來自網絡)

  我老家住在魯山鄉(xiāng)下,雖說豫西這一帶有民間叫做梆子戲的豫劇,也有越調戲,可鄉(xiāng)土特色最濃、在民間流行最廣泛的還是通俗質樸的曲子戲。

  曲子戲的源頭有兩個,一個是南陽大調曲子,另一個是洛陽小調曲子,這兩個曲子之間,絕非衣缽承繼的母子關系,而是相互補充的同胞姐妹。魯山地處南陽與洛陽中間,南陽大調曲子與洛陽小調曲子經常在這兒交融匯集。 據史書記載和老輩人傳說,大調曲子是清朝中葉由南陽傳入魯山,演出場所多在客房、廳堂里,演唱時桌上擺著清茶、香煙,由持板者主唱,操琴者跟著和唱,演唱者既不施粉,也不化裝,多是半閉著眼睛,跟著琴聲拉腔哼唱,伴奏樂器有三弦、古箏、手板,盡管大調曲子唱腔優(yōu)雅細膩,由于演唱局限在客廳茶館內,與市井百姓尚有一定距離,最終亦難逃“曲高和寡”的結局,因此大調曲子流入魯山雖早,卻一直未能普及。

  小調曲子是清朝末年,由洛陽經汝州傳入魯山一帶。因為曲調簡單、易唱易學,很快就在魯山發(fā)展起來。不過那時的曲子戲尚未登臺,而是采用“高腿”的形式演出,故而當時的曲子戲民間俗稱“高蹺曲”“高蹺故事”。演唱者腿上綁著三四尺高的木制蹺腿,一邊踩著高蹺走動一邊演唱,一來唱戲聽得清,二來扮相看得見,故而群眾喜聞樂見。

  高蹺戲形式簡單,除了幫腔和打場的外,表演者只要有5個角色就能演出。這五角就是老婆(老旦)、相公(小生)、大妮兒(青衣)、二妮兒(花旦)和一個手持霸王鞭的丑角就可以,倘若踩高蹺的人多,可以再加一個老頭(老生)和丑角。伴奏也簡單,一般只用一把曲子大弦、一副手板。

  正式演出前,為了吸引召集觀眾,踩高蹺的演員經常進行“撲蝶”表演,即一個演員高舉一只“大蝴蝶”翩翩起舞,其他演員踩著高蹺追趕捕捉蝴蝶。觀眾聚集后,為了維持秩序,有身上系著鈴鐺的丑角在周圍繞圈兒跑著清理場子,防止人群擁擠;更有滑稽丑角脖子上掛著“夜壺”,在演出場所邊緣來回轉圈兒表演。此過程中,“夜壺”嘴兒用紅蘿卜塞住,演員跑一會兒拔出紅蘿卜喝一口,借以逗趣,活躍情緒。待觀眾安靜后,演出正式開始,節(jié)目多是《小姑賢》、《王員外休妻》之類小戲、折子戲。演出結束時,除了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臨街附近的大生意人或大戶人家還將錢用紅紙包成“封子”,送給高蹺戲班作酬謝犒賞。

  綁高腿唱曲子戲的目的原是為了借蹺腿的高度,讓觀眾看得清表演,聽清楚唱腔,可活動時間一長,演員難免疲勞不堪。大概是人世間許多事物的發(fā)展,都伴有奇巧戲劇情節(jié):1926年農歷四月初七,以花旦朱萬明為首的汝州鐵爐高蹺戲班,去登封縣李洼趕廟會唱戲時,開戲不久天公就突降大雨,由于場地泥濘,高蹺戲班雨后無法繼續(xù)踩蹺演出,無奈只得解下高蹺,登上由4輛牛車倉促搭起來的“舞臺”繼續(xù)演唱……豈料這次隨機應變的演出,竟然使“高蹺曲”從此解下木制蹺腿登上臺子,作為河南“曲劇”前身的豫西“曲子戲”,便作為一個新鮮活潑的劇種正式落地誕生了。

  曲子戲在登封誕生后,就像雨后春筍似地在豫西迅速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1931年汝州曲子戲班來魯山縣城演出,由于演員解下蹺腿,能夠在臺子上自在、細膩地做戲,不僅演出場地固定下來,內容也由折子戲變成大本戲了,使魯山觀眾別開生面、大飽眼福。據當年看過汝州曲子戲的耄耋老人說,那時草臺戲班里,還沒有坤角(女演員),汝州曲子戲班里有個男扮女裝唱青衣的,藝名叫“香水兒”,不僅唱腔珠圓玉潤、甜美悅耳,而且扮相妖艷迷人,使不少情竇初開的大姑娘神魂顛倒,隨著戲班子搬遷攆著看連臺戲。

  受汝州曲子戲的帶動影響,魯山各地也相繼成立了不少群眾喜聞樂見的曲子戲班,那時村村鎮(zhèn)鎮(zhèn)常有“喝了湯,沒啥事兒,商商量量哼曲子兒”的戲文。由于曲子戲經常演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戀愛戲,致使民國年間魯山有個縣長公然罵曲子戲是“淫腔浪調”。雖說褒貶不一,可曲子戲卻以特有的質樸通俗、悅耳動聽,迅速植根于豫西百姓的日常生活?谷諔(zhàn)爭勝利后,曲子戲班在豫西發(fā)展得更快,光活動在魯山各鄉(xiāng)鎮(zhèn)的就有10多個,魯山也涌現出一批有影響的知名演員,比如男扮女裝唱花旦的趙長根、唱須生的李學道、唱小生的常文成……直到現在,許多老人尚記得贊頌這些藝人的順口溜:如:“家常飯離不開玉米糝兒,曲子戲離不開趙長根兒!薄疤崞鹋_柱子李學道,男女老少抿嘴笑。”

  打從上世紀50年代初,曲子戲定名為河南曲劇后發(fā)展勢頭更加迅猛,據1986年初統(tǒng)計,當時河南省共有縣級以上的曲劇團45個,加上外省的13個曲劇團,全國共有專業(yè)曲劇團58個,同時也涌現出一批享譽全國的著名曲劇演員,比如河南省曲劇團的張新芳、謝祿、王秀玲,鄭州市曲劇團的海連池,洛陽曲劇團的馬騏……豫西曲子戲作為河南曲劇的源頭活水,其妙趣橫生的發(fā)展歷程值得人們回味。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