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經濟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基礎。樹立開放的經濟安全觀,在擴大開放中動態(tài)地謀求安全,是我國順應世界大勢、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安全道路的必然選擇。
一、開放經濟安全觀的基本理念:開放比封閉安全
開放的經濟安全觀是指認同開放能增強活力和壯大實力、從而使國家經濟更安全的基本理念,是對外開放與經濟安全的有機統(tǒng)一。它包括三方面:一是開放比封閉更安全,要不斷擴大開放,在擴大開放中動態(tài)地謀求安全;二是有實力才更安全,要在開放中壯大實力和提高能力;三是開放不會自動帶來安全,要主動預防風險。辯證地看,擴大開放對經濟安全的影響是雙重的:既因開放增強實力而更加安全,也因外部影響更大而增加了風險因素。但總的來看,開放比封閉更安全。
(一)從世界大勢看,開放中共謀安全成為國際主流。當今世界,各國相互開放推動了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經濟風險更容易國際傳遞,推動風險“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深刻改變了安全內涵:經濟安全呈現相互性、系統(tǒng)性和全球性特征,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問題。盡管世界各國都擔心經濟安全,但總體上走向更加開放而不是封閉,關門謀安全不行,共同防范風險、維護共同安全是各國的現實選擇。
(二)從我國經驗看,對外開放顯著增強了經濟安全。我國現在與改革開放初期甚至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開放度明顯擴大,經濟是否更不安全了?顯然不是!80年代中期,我們還有“被開除球籍”之憂;今天,我們成為全球化的弄潮者,取得的成就舉世公認,安全度明顯提高了。對外開放大大拓展了我國利益邊界和發(fā)展空間,增強了綜合國力?陀^地看,當前我國的開放度并不高:從國際橫比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從歷史縱比看,不如盛世唐朝。我國70年代末競爭力那么弱,都敢于擴大開放;今天國力強盛多了,更有信心主動地開放。所以,中國越開放越發(fā)展,越發(fā)展也越開放。
。ㄈ⿵奈磥戆l(fā)展看,擴大開放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人類發(fā)展指數才世界第101位,以開放促改革促發(fā)展的任務艱巨。今后半個乃至一個世紀,還面臨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是全面的開放式復興,需要發(fā)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經濟,完善法制民主、保障自由的開放型政治,建設傳承創(chuàng)新、多元包容的開放型文化,形成海納百川、活力四射的開放型社會,其中經濟開放是先導與重心。正如小平同志所說:“對外經濟開放,……是個長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會變……即使是變,也只能變得更加開放”。因此,對外開放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任務,將伴隨民族復興的全過程。
。ㄋ模⿵睦碚摳叨瓤,開放系統(tǒng)比封閉系統(tǒng)更安全。根據“熵定律”,開放系統(tǒng)將導致有序并產生新的活力,封閉系統(tǒng)會導致無序而走向死亡。這樣,開放不一定危險,封閉一定不安全。開放的本質是謙虛與學習、是交流與互鑒、是生機與活力。開放就是要降低各種門檻與障礙,讓各種觀念相互碰撞,各種特色相互比較,從中發(fā)現不同與差距,促進揚長補短、求同存異和縮小差距,從而集聚正能量。正如習總書記所言:“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不斷把對外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開放經濟安全觀的堅實基礎:壯大實力保安全
世行前行長麥克納馬拉認為,“發(fā)展是國家安全的本質”。我國務必一心一意謀發(fā)展,自強、自主、自律,夯實經濟安全根基。
(一)歷史長河昭示:開放的強國盛世最安全。國家強盛是經濟安全的根本保證。綜觀世界歷史,所有強國盛世都是開放的;中國歷史也表明,開放出盛世、封閉致衰落。比如明、清兩朝閉關鎖國,鴉片戰(zhàn)爭后被動開放,一步步淪入被動挨打的境地,不開放、不自強的教訓十分深刻。人類歷史清晰昭示:開放代表繁盛,封閉必將落后。開放增強實力,有實力就相對安全。誰因擔心安全而逃避開放,就更不安全。
。ǘ┮詮姡涸鰪娋S護經濟安全的軟硬實力。實力是經濟安全的堅強后盾。我國既要堅持發(fā)展是第一要務,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國家硬實力;又要深化改革、完善法制,增強國家軟實力與巧實力。要善于汲取歷史教訓:當年中、日同樣派留學生學西方,但一個重器物、一個重制度,甲午之辱驗證了學習效果的差異。要深入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向體制要活力,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黃金分割點,確保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市場經濟天然是開放型經濟,這不單指涉外經濟領域,而指整個國民經濟體系就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
。ㄈ┮灾鳎喊盐諏ν忾_放的主動權。開放中保持獨立自主十分重要。一些國際建議往往對發(fā)展中國家造成損害,根本原因在于沒有顧及當事國的國情。如拉美、東南亞金融危機時,IMF的緊縮藥方反而加重了危機。我國應根據國內需要自主決定開放政策、開放順序,不盲從外部壓力,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有時自主開放而不必對等開放,對國家也是必要和有利的,如上海自貿區(qū)就是范例。
。ㄋ模┮月桑鹤鰢H規(guī)則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和平和諧是我國經濟安全的外部保障。歷史值得借鑒:德國放棄了俾斯麥的有限政策而崛起受阻;美國經濟世界第一,半個世紀后才主導世界規(guī)則,英美霸權的和平轉移也充滿了明爭暗斗。隨著我國國際地位上升,部分大國及周邊國家心存疑慮,這既有遏制、酸葡萄心理的一面,也有相互調適與接納的正常一面。我國與外部是動態(tài)博弈過程,是互讓妥協還是爭斗不止,是良性互動還是惡性循環(huán),既取決于外部環(huán)境,也取決于自身選擇,甚至我們的態(tài)度越來越重要,如果應對得當就能延長戰(zhàn)略機遇期?偟膩砜,我國主動加入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仍被視為主要受益者,表明有主動權并非一定有主導權。我國宜繼續(xù)堅持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遵守現有國際經濟規(guī)則,并積極參與規(guī)則制訂和完善,用漸進而非革命措施,以建設者姿態(tài)促使國際經濟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要更加注重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既要當好愛國公民,也要學做世界公民,提倡理性愛國,創(chuàng)造寬松而安全的外部環(huán)境。
三、開放經濟安全觀的實現途徑:主動應對防風險
開放后是否安全,關鍵在于應對是否得當和有力。
。ㄒ唬┱_應對可以有效化解風險。1987年美國黑色星期一、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影響都較短暫,與其應對及時、有力分不開。反之,日本應對日元升值不當,產生了泡沫經濟;拉美國家應對資本流動不當,出現了債務危機。
。ǘ┚S護經濟安全應成為常態(tài)。經濟風險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都有,無論開放與否都需要防范風險。發(fā)達國家都在為經濟安全不遺余力,我國更有必要將維護經濟安全日;,中央國安委的設立恰逢其時。
。ㄈ╋L險的事前預防遠重于事后應對。入世后狼沒有來,表明任何風險的化解總是越早越主動。要構建我國的經濟安全體制,做到“預防為主、應急為輔”,把握好開放力度、進度與承受度,把經濟安全工作前置化與機制化,“治于未病”。
(四)提升把握經濟風險要點的能力。開放中要有底線思維,劃定一些安全紅線。在維護好各種傳統(tǒng)與非傳統(tǒng)安全的同時,把握好重點。幾百年的世界史表明,金融危機越來越成為經濟危機的主體,其影響更具全局性、系統(tǒng)性,防范金融風險始終是重中之重。網絡信息安全是一個嶄新課題,要拿捏有度,既要建立法律規(guī)范,把安全口守好;更要防止遏制技術創(chuàng)新、導致產業(yè)落后的新風險。
總之,開放是一種胸懷,一種擔當,更是一種自信,是檢驗民族自信心的尺度。開放的經濟安全觀要有勇于開放的氣度,有開放自強的責任,有化解風險的能力,在擴大開放中謀求更高層次的總體安全。
。ㄗ髡邽樯虅詹空惺腋敝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