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解決“四風”問題,必須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坐不住的危機感立即行動起來,解決問題、改變作風、取信于民。其中關鍵,就是立說立行。
首要的是解決態(tài)度問題。意識決定行動,思路決定出路。沒有高度負責的職責擔當、積極進取的工作態(tài)度,是做不到立說立行的。我們要以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把徹底糾治“四風”當作提升為人民服務質量的重要途徑。在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每個黨員都不是旁觀者、局外人,更不能把糾“四風”看成是上級領導和別人的事。須知,每個黨員干部身后都有群眾,有千萬雙眼睛時刻盯著,其作風建設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到群眾的情緒和信心,影響到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每名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敢喊“向我看齊”,把自己擺進去,樹牢“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的高度自覺,一諾如山。
關鍵的是解決作風問題。老百姓常說一句話:經(jīng)是好經(jīng),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嘴怎么歪的?中“四風”了。如果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只說不做,或說得多做得少,左顧右盼、等待觀望,那本身就是一種形式主義,不但于工作無益,還會丟掉群眾對我們的信任。焦裕祿到蘭考的第二天,就到群眾的草屋里、飼養(yǎng)棚里,到田間地頭,了解情況、考察災情。在蘭考縣委作出治沙、治水、治堿的決定后,為了獲取第一手經(jīng)驗,親自率領干部、群眾對治沙措施進行了相關實驗,然后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糾治“四風”問題等不得、拖不起、推不了,反“四風”就要學習焦裕祿同志這種作風,堅持說了就做、馬上就改,防止和克服畏難思想、觀望心理和厭煩情緒,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重要的是解決惰性問題。古人說得好:“不日新者必日退”。一年多來,反“四風”成效顯著,各界有目共睹,隨著時間推移,少數(shù)人難免產(chǎn)生“松口氣”的念頭。然而辯證法告訴我們,成功的花朵中往往也蘊含著失敗的種子。這段時間病是治好了,過段時間再照照鏡子,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有新的問題。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一個永恒課題,作風問題也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糾治“四風”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不能被反“四風”所取得的成績遮蔽雙眼,對一時的新面貌心安理得。只有保持“吹毛求疵”的心態(tài)、做出追尋“日日新”的姿態(tài)、恒定抓鐵有痕的狀態(tài),不斷砥礪斗志、開拓進取,才能以常態(tài)化的治理、制度化的手段,取得轉作風的實效。
根本的是解決能力問題。“立說立行”是一種本領,說則言之有物,行則有的放矢。沒有積極的準備,沒有應對的能力,沒有過硬的措施,哪能做到立說立行?另外,一些干部自身業(yè)務素質不過關,對本職工作一知半解,對工作內容“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應對考驗時只好想辦法蒙混過關,成為反“四風”、樹新風的“攔路虎”。解決能力素質弱的問題,除了培養(yǎng)鍛煉外,關鍵還是要把能力素質作為選人用人的硬杠杠,在單位營造“才不稱不可居其位,職不稱不可食其祿”的濃厚氛圍,真正讓有能力的上位、有作為的吃香。鞭策各級干部,尤其是那些能力不足的同志,確實增強本領恐慌、端正學習態(tài)度、強化工作作風,積極投身強軍實踐,不斷夯實能力基礎,錘煉立說立行反“四風”、扎扎實實謀打贏的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