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06年冬,安倍推行政權改革,正式開始研究“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問題
2007年,安倍的解禁計劃被國內政治打斷。9月,安倍辭職,距離任首相還不到一年
2013年2月,安倍將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被提上日程,提出外部“威脅論”。和一套新的“積極和平論”
2014年,安倍威脅“即使辭退來自公明黨的國土交通相太田昭宏也要實現(解禁)”、“秋季解散眾院也有可能”
不顧輿論反對和民眾抵制,日本政府7月1日闖關通過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的內閣決議案最終版本。法新社報道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執(zhí)意推行的這一做法“是制定和平憲法以來日本防衛(wèi)政策最重大的一次改變!
以反恐名義為解禁“立名”
2006年9月26日,52歲的安倍晉三出任第90屆日本總理內閣大臣,有著深厚的政治根底,祖父安倍寬是戰(zhàn)后“日本進步黨”的創(chuàng)建人,因反戰(zhàn)及和平主義受到尊重,外祖父岸信介曾任日本首相,也是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安倍晉三年輕即從政,是日本戰(zhàn)后最年輕的首相。
入主首相官邸三天后,安倍發(fā)表施政演說,強調要“建設新的國家”,并首次以官方身份首次提及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原因是“反恐事件使國際形勢發(fā)生了變化,人們對日本為國際社會作貢獻抱以期待,是為了使日美同盟更有效地發(fā)揮機能和維護和平”。
在此之前,關于集體自衛(wèi)權在日本已有定論,并受到“吉田主義”和“福田主義”等戰(zhàn)后外交原則的明確規(guī)范,特別是“福田主義”。日本政府向世界保證:日本絕不會對鄰國造成威脅。
因此,安倍上任伊始談及集體自衛(wèi)權,日本媒體普遍認為一方面他年輕氣盛,另外一方面也顯露出他濃烈的民族主義色彩。
2006年冬天,安倍推行政權改革,焦點之一是模仿美國設立“日本版國家安全委員會”,為此,“國家安全問題強化官邸機能會議”在11月倉促啟動,安倍晉三親任會長,他的幕僚向媒體透露,安倍將正式開始研究“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問題,那將意味著“日本面臨巨大轉折”。
以日美同盟為解禁“探路”
作為二戰(zhàn)戰(zhàn)敗國,日本的憲法體系是在華盛頓的主導下搭建的。對于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安倍清楚美國的取態(tài)是繞不過去,為此他在2007年首次發(fā)表施政演講時就刻意表示,除了反恐的需要,同美國建立更緊密同盟關系也是日本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的重要原因。
2007年春天,安倍訪美,并將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作為與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什會談的內容之一。據日本《產經新聞》披露,在會談中,安倍詳細向布什說明日本政府的計劃及步驟。據報道,為了抵消華盛頓的疑慮,安倍的幕僚提議,要緊緊圍繞加強日美同盟關系商談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為此,安倍向美方解釋說,日方圍繞解禁將討論的具體內容包括:在射向美國的導彈飛越日本上空時,日本可否利用導彈防御體系予以攔截;在公海上,海上自衛(wèi)隊與美軍艦船一同行駛時,若美軍艦船遭到攻擊,自衛(wèi)隊可否予以反擊等等。
不過,安倍的解禁計劃被國內政治打斷。從美國返國三個月后,日本于2007年7月舉行參議院選舉,安倍領導的自民黨慘敗。2007年9月12日,安倍突然宣布辭去自民黨總裁和內閣首相職務。此時,距離安倍任首相還不到一年。
以和平之幌為解禁“開道”
2012年12月26日,安倍第二次拜相。2013年2月15日,安倍在首相官邸召集專家會議討論創(chuàng)設日本版國家安全會議,會后消息指,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被提上日程,在會議上,安倍提到所謂外部“威脅論”,并以此作為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的重要理據。
同當年秋天的訪美行程中,安倍就其內政外交與華盛頓溝通,據報道,安倍再次就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向美方進行了詳細解釋,談及理據,安倍繼續(xù)大談所謂外部“威脅論”,還拋出一套新的“積極和平論”。
進入2014年,安倍下定決心不再放慢步伐,即便遭遇來自政黨和民間的強烈反對。據報道,自民、公明兩黨6月27日舉行磋商,政府官員表示定于7月1日在內閣會議上決定修改憲法解釋。公明黨干部私下說,(首相)官邸方面?zhèn)鱽怼巴{”稱,“即使辭退來自公明黨的國土交通相太田昭宏也要實現(解禁)”、“秋季解散眾院也有可能”。
至此,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的形勢發(fā)生根本變化。對于安倍的做法,日本《外交學者》文章指出,安倍的歷史修正主義,加上日本的軍力擴建,將繼續(xù)令日本制造不必要的摩擦,進一步動搖戰(zhàn)后秩序的基礎,“現在,世界開始明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真實意圖了!毕奈妮x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