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社會關注-正文
春運60年:三代人的回家路
//agustinmoreno.com2014-02-24來源:湖北日報
分享到:更多

  

湖北日報訊 圖為:武昌火車站月臺上,剛下車的乘客。(本報視界網(wǎng) 徐衍 攝)

  春運已經(jīng)進入“高鐵時代”。(記者 楊平 攝)

  春運期間的武昌火車站候車大廳。這中間,曾經(jīng)有你有我。 (記者 柯皓 攝)

  1992年,列車上還沒有空調(diào)。 (本報資料圖片)

  圖為:挑著行囊,片刻駐足。是出發(fā),還是歸來?

 。ū緢笠暯缇W(wǎng)吳宏亮攝于宜昌東站)

  圖為:1954年冬天,大型火車渡輪行駛在武漢江面。在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前,它是連接京漢、粵漢兩條鐵路的活動橋梁。(本報資料圖片)

  【編者按】

  2014年春運今天結(jié)束。

  40天的春運,一頭連著家鄉(xiāng)的年味,一頭連著異鄉(xiāng)的打拼。每年此時,大江南北,隨處都是遷徙的人群,總?cè)舜蜗喈斢谌澜缂s1/3的人口數(shù)。

  春運,因而被稱為人類規(guī)模最大的周期性大遷徙。

  回望歷史。1951年,我國成立“春節(jié)還鄉(xiāng)旅客服務委員會”;1953年,“春節(jié)客運”的字眼首次出現(xiàn)在《人民日報》上,同年9月,鐵道部第一次明確春運期限為春節(jié)前后一個月。但從有全路性統(tǒng)計數(shù)字可查的角度看,專家們一致認同,鐵路春運是從1954年開始的。這一年,全國春運客流為73萬人次,我省也首次在漢口地區(qū)成立了春節(jié)運輸辦公室。

  時至今日,春運已有整整60年。

  這60年來,無數(shù)中國人為夢想離開家,又因思念回家團聚。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春運的故事徐徐展開,記錄下新中國發(fā)展的歷程。

  上世紀50-70年代

  春運是走親戚,籮筐緊挨籮筐

  1954年,中國春運元年,21歲的胡偉民往返于鄭州到武漢的火車上。

  那時,他是鄭州國棉三廠的技工,每年春節(jié)才能回到漢正街的家!盎疖嚻辟F,我記得當時月工資只有二三十塊錢,一張火車票就得十六七塊錢,坐火車可是個奢侈的事啊。還慢得很,回家一次得一天半加一夜。那時候沒有什么春運的概念,人也不算多。”

  對于青工胡偉民,能坐軟臥,和找個漂亮姑娘,并列為當時的奮斗目標——這意味著他必須達到技工17級才行!澳菚r候,坐軟臥是需要級別的,而且還得有批條!

  到了上世紀60年代初,迅速發(fā)展的工業(yè)城市黃石需要大量人才。已經(jīng)娶妻生子的胡偉民,迫不及待地要求調(diào)到黃石,雖然這對“坐軟臥”這個目標有影響,但只要離家更近些就好。

1 2 共2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diào)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