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國正在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來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yè)的升級,各級政府也開始逐漸淡化GDP指標在政府工作中的壓倒性影響。我們需要避免世界銀行的報告將我們正在淡化的“唯GDP論”重新點燃。要有保持定力的勇氣
世界銀行國際比較項目局(ICP)日前公布了“國際比較項目”報告,稱中國可能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消息傳至國內,引起了國人的熱議。筆者認為,我們切莫被這一報告以及國內一些媒體的雀躍報道所誤導。
購買力平價的GDP計算有很多誤區(qū)
的確,中國的經濟總量在快速增長,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必須要有以下清醒的認識:世界銀行預測是一個按照購買力平價估算的結果,而購買力平價的計算是不準確的。世界銀行對人民幣與美元的購買力平價是1美元等于3.45元人民幣,這是2005年世界銀行調整時定的水平,相當于當年名義匯率的42%。在此前人民幣購買力平價為1美元等于2.08元人民幣,相當于當時名義匯率的26%。購買力平價的測算是一個存在著爭議的話題,不同學者和機構采用不同的商品籃子,給予不同商品不同的權重,得出的結論可以大相徑庭。但是即便按照世界銀行的估算方法,決定購買力平價變化的兩國通脹水平在過去9年中變化差異非常大。中國的平均通脹水平要高于美國的通脹水平,這也就意味著按照購買力平價水平1美元應該大大高于3.45元人民幣這個水平。如果這是共識,那么按照2005年時定的購買力平價估算的2014年中國GDP肯定被高估,實際上應該低于世界銀行現(xiàn)在估算的數(shù)目。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現(xiàn)在認為,人民幣與美元的名義匯率現(xiàn)在已經接近了其均衡匯率水平,理論上的均衡匯率水平就是購買力平價基礎上測算的匯率水平。因此,我們可以有理由相信,世界銀行的估算高估了中國購買力平價的GDP規(guī)模。
GDP只是一定時期在一個國家或者經濟體內生產的增加值的統(tǒng)計,它并不代表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財富規(guī)模,也不代表一個國家或者經濟體的綜合經濟實力,更接近后者的指標是國民收入(GNI)。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引了海外投資累計3萬億美元,這些海外投資在中國境內生產所創(chuàng)造的增加值是被統(tǒng)計在GDP內的,它是中國境內生產總值的一部分,但是所有權并不完全歸屬于中國居民。因為缺乏相應的統(tǒng)計數(shù)據,我們很難準確估算中國GDP與GNI的差額,但是從外資(包括港澳臺地區(qū))在中國出口中占比50%以上,在工業(yè)生產總值中占25%左右的比例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應該有相當一部分所有權不屬于中國居民所擁有。
生產GDP的效率比GDP總量更重要
以什么樣的方式和代價來創(chuàng)造GDP比GDP總量更重要。從GDP總量中,是無法看出我們?yōu)閯?chuàng)造GDP所付出的代價。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加入到世界生產體系中,充分發(fā)揮了中國的剩余勞動力的優(yōu)勢,使得閑置的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創(chuàng)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跡,GDP增長率在過去30多年里冠蓋全球,這是一個偉大成就。但是我們也還必須看到,由于我們過重地看待了GDP的增長,以至于我們通過一些政府的干預措施使得土地、資源、環(huán)境等生產要素價格扭曲,在未能充分實現(xiàn)補償?shù)幕A上消耗這些資源,在這樣的情況下獲得GDP增速和總量不僅沒有增強中國的綜合經濟實力,反而損害了長遠的發(fā)展?jié)摿,對于綜合經濟能力的影響是負面的。我們現(xiàn)在所要做的是盡可能以較低的環(huán)境資源代價來實現(xiàn)GDP的增長。
淡化GDP指標也就不必在意世界銀行對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預測。中國正在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來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yè)的升級,各級政府也開始逐漸淡化GDP指標在政府工作中的壓倒性影響。我們需要避免世界銀行的這一報告將我們正在淡化的“唯GDP論”重新點燃。要有保持定力的勇氣。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產業(yè)升級正在步入艱難的爬坡階段,GDP增長速度在下降,經濟的主要指標,出口、投資、消費的增長率等指標都在回落。但是,中央政府仍然沒有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強力刺激的打算,這就說明本屆政府迎接挑戰(zhàn),推動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決心非常堅決。如果我們被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言詞所忽悠,并且以此來設立我們的各項工作目標,盲目刺激經濟和承擔第一大經濟體的國際義務,我們將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
有質量的經濟增長才能提高經濟福利
盡管我們反對“唯GDP論”,但我們并不貶低GDP的作用。如果GDP的統(tǒng)計過程科學準確,那么GDP仍然是客觀評價一個經濟體和國家經濟規(guī),F(xiàn)狀和增長動態(tài)情況的一個好指標。迄今為止,學者們一直試圖用其他指標來代替GDP,可似乎都沒有能夠成功。
但是,我們在前面就已經提到,經濟規(guī)模不能與經濟質量、也不能與經濟實力畫等號。當我們的經濟規(guī)模非常弱小時,我們強調經濟規(guī)模的重要性無可厚非,因為與經濟規(guī)模小相伴的是商品供應短缺,生產力低下和資源未能被充分利用。當我們通過改革開放,獲得了迅速的增長,GDP規(guī)模已經進入世界前列時,我們就需要將政策重點轉向提高經濟質量,以最小代價去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經濟質量主要取決于科技水平。在經濟質量提高基礎上獲得經濟規(guī)?焖贁U張才能保證經濟實力的增強,因此,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需要經濟運行質量提高和經濟規(guī)模增長相輔相成。
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福利水平,這就是中央經濟政策最后要落腳在“惠民生”這一點上的原因。要惠及民生,提高國民的經濟福利水平,那就更加需要有質量的經濟增長。我們常常說中國人口眾多,即便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一,人均的數(shù)量還是排在世界中下游水平。這其實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側面,更重要的是經濟活動和生產的結果要與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緊密聯(lián)系,而這更多地取決于GDP的內涵和質量,而非數(shù)量。這也包括我們要對世界輿論的各種變化予以冷靜觀察,科學判斷,并保持自己應有的定力。(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卓越研究院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