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談股論經-正文
一鼓作氣打好改革攻堅戰(zhàn)
鐘經文//agustinmoreno.com2013-11-08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這些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比較容易的改革基本都改了,剩下的多是難啃的“硬骨頭”。面對改革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緊緊圍繞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核心問題,以政府改革為突破口,一鼓作氣向前沖,堅決打好改革攻堅戰(zhàn)。

  一

  近期,一股“銀行熱”撲面而來。繼京東方、新華聯等一大批企業(yè)紛紛出資參股銀行后,萬科又注資30多億元成為徽商銀行大股東。電器、服裝、食品、煤電、采掘、文化、環(huán)保等企業(yè),甚至還有不少科技企業(yè),也都“一窩蜂”投資辦銀行,一點兒不亞于前些年的“房地產熱”。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大量資金涌向銀行業(yè),自然是逐利驅動。我國銀行業(yè)很賺錢,其盈利之豐厚一度相當驚人。上周,滬深兩市2467家企業(yè)三季報已全部披露,其中,16家上市銀行實現凈利潤9183.78億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的58%,如果再加上作為投資銀行的券商,還有保險、信托,這個比例更大;而化工、采掘和建材所占比例各自僅4%,房地產、交通運輸設備和公用事業(yè)各占3%,其余的農業(yè)、商業(yè)、機械、鋼鐵、石油和通訊等加起來約占20%左右。再從增長幅度上分析,今年以來銀行業(yè)即便碰到了利率市場化加速、金融脫媒加劇等不利影響,凈利潤增幅也達到12.07%。反觀實體經濟,不僅利潤微薄,而且步履艱難,除了少數壟斷企業(yè)和房地產等企業(yè)的境況稍好一些,多數企業(yè)特別是中小企業(yè)都比較困難。

  這兩年,有關部門為了扭轉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嚴重失衡,出臺了不少政策。現在看起來,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尚未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以金融市場為例,由于政府既是主要金融機構的所有者,也是監(jiān)管者和隱性擔保者,一旦用“政府的手”替代市場配置資金和決定資金價格,很容易導致金融資源錯配。當前的“銀行熱”就體現了扭曲的市場信號形成的不良產業(yè)導向。

  政府和市場關系不順還體現在許多方面,反映在各個領域和具體事情上。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已步入新階段,發(fā)展要轉型,轉型靠改革。事實證明,許多矛盾和問題最后都集中在行政體制上,特別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上。政府職能必須轉變,政府改革迫在眉睫。

  打好改革攻堅戰(zhàn),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問題和戰(zhàn)略制高點。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盡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并不斷完善,但在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處理上,仍存在許多不足。如在政府作用方面,不合理的限制性規(guī)章制度和行政審批過多過細,各種政策工具選擇搭配不適當,過多運用行政性手段干預市場主體特別是微觀主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場經濟的效率與活力。又如在市場功能方面,不少企業(yè)為獲取高額利潤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性開采,大量排放污染物,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民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等社會事業(yè)發(fā)展過度市場化,造成利益導向扭曲。這些問題近年來雖得到不同程度解決,但總體上仍有較大改進空間。

  我們通過深化改革來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是要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能夠揚長避短、有機結合,兩者作用都能得到有效發(fā)揮,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是全面深化改革要解決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在于政府改革,這也是當前改革的“牛鼻子”。

  二

  推進政府改革,不僅對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文化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牽引和杠桿作用,而且也是社會關切度高、呼聲很強的一個領域。

  前幾天,中央領導同志有個形象的說法,主要是講政府不能再上路當“司機”了,而是既要管好“路燈”、“紅綠燈”,為企業(yè)打造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市場環(huán)境和法治規(guī)則;又要當好“警察”,在企業(yè)違法或市場出現狀況時進行果斷干預和糾偏。這個比喻生動地說明了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和目標。

  政府改革是篇大文章。如果說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則是下篇,F在中央政府放權很快,接下來各級地方政府也要把不該管的微觀事項堅決放給市場、交給社會,中央放的權地方不能截留,更不能假放、空放、明放暗不放。

  一方面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另一方面則應加快市場建設、加強市場監(jiān)管。各級政府不僅要把“該放的權力放下去”,還要把“該管的事情管起來”,F在,我們的市場體系建設仍比較滯后,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通過深化改革,加快提高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度,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從而在制度上更好地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政府還要在減少事先審批的基礎上,當好市場監(jiān)管、宏觀調控的角色,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規(guī)范監(jiān)管行為,克服隨意性;要加強社會建設,做好公共服務,嚴格依法行政,把各種矛盾的處理納入法治軌道,維護經濟社會的秩序和穩(wěn)定。

  政府改革是此次改革攻堅戰(zhàn)的主攻方向和重點,全社會高度關注,黨和人民熱切期待。

  三

  攻堅克難的改革充滿了挑戰(zhàn)性。從當前國內外環(huán)境看,深化改革雖然具備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但其復雜性、艱巨性不容低估,尤其是在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問題上。這些年我們的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已發(fā)生深刻變化,協調各方面利益和達成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的難度加大;社會各方面利益意識明顯增強,分享改革成果的愿望強烈。正確認識改革的形勢和任務,研究采取得力措施,我們就能掌握改革的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我們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他還強調說,改革要“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就改革的方法論而言,現在有這樣幾個關鍵詞:解放思想、勇氣智慧、統(tǒng)籌協調。

  打好改革攻堅戰(zhàn),需要新的思想解放。目前,對于深化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大體是一致的,但那些由于形式主義的束縛而導致的貌似解放、實則僵化的觀念,那些因循守舊、故步自封、難以跳出傳統(tǒng)增長模式的慣性思維,那些極力維護本部門、本單位利益的小團體主義,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并時而作祟,因此絕不能認為“解放思想已經到頭了”。面對改革發(fā)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我們要強化大局意識,多從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群眾利益的高度想問題、辦事情,絕不能被局部利益牽著走;要自覺與中央保持一致,堅決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積極推進改革;要以新思想、新辦法破除長期積淀的舊習慣、老框框,最大限度地凝聚多元利益格局下的社會共識,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

  打好改革攻堅戰(zhàn),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氣。既要勇于進取、自我革命,又要勇于探索、大膽地闖。實際上,對于一些難關,只要方向明確,措施得當,一沖也就沖過去了。還應看到,在新一輪改革中,中央政府與各級政府負有同樣的使命與責任,兩個積極性缺一不可。中央做到了敢于決策、宏觀把握、科學指導,地方也要勇于實踐、善于突破,通過上下互動、點面結合,才能把改革不斷推向前進,把“改革紅利”釋放到最大。

  對于破解利益羈絆的難題,則需要更多的智慧。任何發(fā)展方式都是一種動力機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體制的安排。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制狀況決定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格局又引導人們的行為。構建合法與合理利益受保護、非法和不當獲利受打擊的利益均衡格局,既需要勇往直前、大刀闊斧的果斷,也需要利益權衡的毅然決斷和如烹小鮮的細致考量。拿公務員收入調整和公務用車等項改革來講,關了“后門”就應打開“前門”,進一步探索建立完善領導干部崗位分類津貼、合理獎罰與任免等制度,一些改革試驗區(qū)不妨先行先試。

  打好改革攻堅戰(zhàn),需要更加注重統(tǒng)籌協調,使各方面的改革相互促進順利實施,而不是相互掣肘。例如,宏觀經濟改革要與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使改革既能充分激發(fā)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又能通過政府宏觀調控保持經濟穩(wěn)定健康運行。再比如,解決地方財力不足問題,就要同時構建地方稅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就要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等等。統(tǒng)籌配套、協調推進,才能為全面深化改革把握方向,提供動力,更加妥善地處理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