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實踐與思考-正文
緊緊依靠群眾建設美好鄉(xiāng)村
//agustinmoreno.com2014-09-02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工作,推動農村發(fā)展,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安徽省安慶市在美好鄉(xiāng)村建設中,把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根本要求,堅持由民做主而不替民做主、強力推進而不強迫推進,努力打造生態(tài)宜居村莊美、興業(yè)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xiāng)風美的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

  高度重視群眾認同。美好鄉(xiāng)村建設關系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只有得到農民群眾認同,才能順利推進。我們堅持所有重大事項都充分征求農民群眾意見,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在選擇中心村時,除了考慮經濟基礎、交通條件、村組織戰(zhàn)斗力等因素,還把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作為必備條件,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在村莊規(guī)劃上,實行“三議三審”,即村民代表會商議、專家評審團評議、人大常委會決議和村民審議、部門審核、政府審批,讓農民群眾充分了解規(guī)劃的編制情況。在村莊整治上,整治標準、項目、實施等都由村民決定,他們愿意的就干,不愿意的就不干,一時沒想通的不硬干,堅決防止強迫命令。

  積極調動群眾參與。美好鄉(xiāng)村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僅靠政府是不行的,必須把農民群眾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我們堅持政府主導與群眾主體有機結合,從群眾最期盼、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吸引農民群眾參與。一是做好農民群眾“愿看的”。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村,實行領導包點、部門幫扶,加強項目整合和資金籌措,把它們打造成環(huán)境優(yōu)美、特色鮮明的示范村,以之帶動整體工作。二是做好農民群眾“想干的”。著眼于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開展環(huán)境整治。去年以來,共改造農村危房3.4萬戶、新修村組道路9120公里、新建污水處理設施127座,讓農民群眾過上了“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濕鞋、做飯不燒柴、污水不亂排、垃圾不亂埋”的新生活。三是做好農民群眾“能賺的”。積極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打好旅游牌、文化牌、產品牌,著力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群眾得到實惠。去年以來,70%以上的示范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普遍高于當地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農民群眾從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中,感受到美好鄉(xiāng)村建設的好處,增強了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努力做到群眾滿意。美好鄉(xiāng)村建設目的在于造福農民群眾,其成效如何最終要由農民群眾檢驗。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統(tǒng)籌推進,堅決守住“兩個底線”即不新增村級債務、不搞形象工程,努力做到讓農民群眾滿意。一是防止“一窩蜂”。根據各村具體情況,合理確定建設目標,對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加快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對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村,適當加長建設周期,分步安排建設項目。在建設中,注意結合各村實際特點,讓整治后的村莊保持自然和文化特色。二是防止“一頭輕”。堅持多予和少取相結合,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財政拿、項目整、社會捐、農民籌等方式解決建設資金問題,避免增加農民群眾負擔。同時,在土地征用、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方面,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利益,讓他們得到應有回報并能獲得更多財產性收益。三是防止“一陣風”。構建美好鄉(xiāng)村建設長效機制,在中心村普遍推行成立一個村民理事會、開展一次民意調查、組織一場宣傳發(fā)動、編制一張規(guī)劃圖、制訂一份建設方案、出臺一批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檔案資料的“七個一”工作模式,實現了建有方向、評有標準、管有辦法、美可持久。特別是在環(huán)境整治上,通過“群眾包干制”“花錢買服務”等辦法,實現了常態(tài)化、長效化管護。

 。ㄗ髡邽橹泄舶不帐“矐c市委書記)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