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實踐與思考-正文
改革開放以來 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主題
//agustinmoreno.com2013-11-12來源:寧波日報
分享到:更多

  

  前4輪改革確定的重點任務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在《北京日報》刊文,總結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主題。他認為,前4輪改革是以4個直接與經濟體制改革有關的中共三中全會為標志的?偲饋砜矗埃摧喐母锏耐黄瓶诨蛑攸c任務的確定,均基于對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和對改革所處階段的把握。

 。、以農村改革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第一輪改革。第一輪改革,即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首次決定開展的改革,是以農村改革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十一屆三中全會從生產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fā),果斷地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在當時,農業(yè)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十分薄弱,首先要把農業(yè)生產盡快搞上去,同時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又是計劃經濟體制較為薄弱的部分,是改革易于突破的環(huán)節(jié)。這樣,農村改革就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初始階段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

  2、以增強企業(yè)活力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第二輪改革。1984年召開的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以此為標志展開的第二輪改革,是以增強企業(yè)活力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改革在農村成功之后,就進入了向城市全面推進的階段。城市企業(yè)是工業(yè)生產、建設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擔者,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主導力量。城市企業(yè)是否具有強大的活力,對于經濟發(fā)展全局是一個關鍵問題。這樣,增強企業(yè)活力就成為全面推進改革階段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

  3、以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第三輪改革。1993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此為標志展開的第三輪改革,是以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在這次全會之前,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是革命性的變革,而不是對原有體制進行零敲碎打、細枝末節(jié)的修修補補。這使我們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和對改革的性質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十四屆三中全會依據這些新的認識,在確定了改革的目標模式之后,提出要加快改革步伐,到20世紀末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樣,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成為加快改革步伐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

 。、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第四輪改革。2003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此為標志展開的第四輪改革,是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為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鞏固、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之后,對新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成為深化改革階段的突破口或重點任務。

  綜上所述,在過去30多年的4輪改革中,我們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不斷明確和深化。在此基礎上,隨著每一階段改革的推進,改革突破口或重點任務的選擇也在不斷升級。但總起來說,前四輪改革對改革的目的———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內涵的理解,主要是指推動生產力在量上的擴大,使生產力以更高的速度發(fā)展。

  改革將進入“全面深化”階段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光明日報》撰文也認為,從中國重大改革決策和部署看,改革開放以來先后有四次“三中全會”改革決策,與之相對應的是形成了彼此區(qū)別又彼此相聯(lián)系的四個階段:第一次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這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fā)動階段;第二次是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這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開局階段;第三次是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這是在確立了創(chuàng)建新體制的目標之后的“建立新體制”階段;第四次是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這是在初步建立了新體制的基礎上的“完善新體制”階段。

  按照這一改革發(fā)展邏輯和制度變遷邏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標志著中國將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從黨的十八大報告,我們可以讀到有關三中全會《決定》的若干重大信息:

  第一,這是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不同于前三次改革決定,不只是經濟體制改革,還涉及到其他方面體制改革,比以往更加全面,更加協(xié)調;第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如期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體制保障。根據“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總體布局的要求,三中全會《決定》是一個“五位一體”的制度建設和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將全面推進統(tǒng)籌協(xié)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大領域的改革以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第三,全面改革就是全面創(chuàng)新,這就超越了僅針對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創(chuàng)新的局限性,擴大了改革的領域,開拓了創(chuàng)新的空間,更充分地激發(fā)了全體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第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是將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系統(tǒng)化、具體化,使各類改革更具政治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和社會可行性,成為下一個十年中國“五位一體”現(xiàn)代化建設和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

  (李 倫)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