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房清江
2013年7月,語文出版社召集啟動語文版小學、中學教材修訂的攻堅戰(zhàn)。據(jù)媒體報道,目前,語文版小學一二年級新版教材和初中一二年級新版教材已經(jīng)通過教育部驗收。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教材修訂是脫胎換骨的!北热,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記者看到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
這些年,對語文教材詬病的聲音不斷,比較集中的觀點是經(jīng)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因而,如何對語文教材進行修訂便成為各方議論的焦點。
語文教材修訂最終需要靠課文內(nèi)容的選定來體現(xiàn),這恰恰是難點,也最容易引起爭議。畢竟,所選定的課文本身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相當豐富的,每個人都有不盡相同的解讀。這豐富的集合,或許遠大于編者切合定位的那個范圍。譬如《天路》、《蝸!范际歉柙~,有形式合適與否的爭議,也有內(nèi)容俗與雅的爭議,還有所謂“正能量”的爭議。
事實上,語文作為表達的手段,其表達的思想和審美取向有爭議也是魅力之一,哪怕是經(jīng)典,沒有質(zhì)疑的也只是極個別的現(xiàn)象。換言之,語文教材的修訂過程中,圍繞自身的定位,其實難以避免課文內(nèi)容本身道德標簽的判斷,能夠做的是盡可能淡化和避免固化,問題是內(nèi)容的選定如何在“眾口難調(diào)”中兼顧做得更好。
語文教材修訂只有“方向標”沒有“標準件”,判斷一本教材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是孩子們是否喜歡,是否能夠從中受到啟迪、領略到美感。對于一本尚在路上的修訂教材,說其脫胎換骨還為時過早,還有待實踐的檢驗。此外,教材終究是服務于教育的,教育方向與教學手段還需要回歸到語文的規(guī)律與價值立場上來,剝離掉承載的過多目的,跳出標準答案的窠臼,放棄單純道德與價值說教的立場,順應孩子們天性和自由發(fā)展的特點,來引導和培養(yǎng)孩子的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只有如此,教材之于教育才會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