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大眾話題-正文
網絡募捐創(chuàng)新須經得起質疑
木須蟲
//agustinmoreno.com2017-09-01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公益慈善是透明的事業(yè),不管公益組織募捐的目的多么合理,運作方式如何創(chuàng)新,都必須經得起質疑和監(jiān)督。“小朋友畫廊”活動在受到充分認可的同時,爭議的聲音其實就是監(jiān)督。

  8月29日,微信朋友圈被一個名為“小朋友畫廊”的活動刷屏。網友每購買一幅畫,就向活動組織平臺上的“用藝術點亮生命”公益項目捐贈1元錢。活動在吸引點贊的同時,也引發(fā)了種種爭議;顒臃29日回應,該活動不存在所謂的投資商和分成,錢款后續(xù)使用情況將進行定期公示。(見8月30日《深圳商報》)

  “小朋友畫廊”活動中的36幅畫作均由患有自閉癥的特殊人群創(chuàng)作而成,一天時間募款金額就超千萬元,再次證明了網絡慈善的強大生命力。這得益于社會濃厚的愛心善意,也是公眾為募捐形式所吸引的結果。捐贈者付出1元,就可以使用所購圖片。此舉不但是募捐形式的創(chuàng)新,也是對慈善公益項目本身巧妙的推介,將自閉癥這一特殊人群的藝術創(chuàng)作展示在公眾面前,增強了社會對他們的理解和關注。毫無疑問,這樣的慈善運作是成功的,為網絡慈善公益的發(fā)展提供了新鮮經驗。

  但是,網絡時代“營銷”與“炒作”是兩個無法回避的詞匯,作為一種運作手段,網絡募捐本身并沒有褒貶色彩,就好像透明的物體,最終取決于目的背景的色彩。由于網絡世界的信息不對稱,傳播往往立足于關注本身,募捐便容易被異化成“炒作”與“營銷”手段,近些年一些頗有爭議的網絡募捐事件莫不如此。

  正因此,“小朋友畫廊”活動也不乏爭議:一是質疑活動的性質,稱其背后存在“分成”,這種懷疑背后,是公眾擔心慈善公益被商業(yè)所利用;二是質疑自閉癥這個特殊群體是否具有獨立創(chuàng)作能力,畫作會不會是有人代筆。顯然,這與該活動本身對所幫助群體生活狀態(tài)的展示欠缺有關。

  平心而論,這些爭議和質疑的確有存在的可能。公益慈善是透明的事業(yè),不管公益組織募捐的目的多么合理,運作方式如何創(chuàng)新,都必須經得起質疑和監(jiān)督!靶∨笥旬嬂取被顒釉谑艿匠浞终J可的同時,爭議的聲音其實就是監(jiān)督。如今相關方面的主動回應,可謂是良性互動。

  網絡募捐創(chuàng)新須經得起質疑,而網絡公益慈善也應在質疑中走向成熟。首先,慈善公益組織自身要謹守慈善公益?zhèn)惱,公開透明運作,尤其要提高對網絡募捐受眾心理的把握能力,更好地滿足網友捐贈的知情權;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網絡慈善募捐監(jiān)管體系,行政監(jiān)管機構與網絡平臺各司其職,對募捐組織資質、項目信息發(fā)布、具體形式、款物使用分配等,實施全過程管理與監(jiān)督,并及時公開,用可靠的機制與程序來涵養(yǎng)社會信任。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