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喻思孌:院士評選為啥有爭議
//agustinmoreno.com2015-12-18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介紹說,實際上國家層面給予院士的物質待遇并不多。按照規(guī)定,院士人均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院士津貼,為每月1000元(免稅);資深院士每人每年享有1萬元的津貼,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但是,院士所在單位常常會發(fā)放院士津貼,金額少則每月千把元,多則上萬元。一些科研單位與高校引進院士時,動輒給予上百萬元的補貼、房子和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支持。

  北京某高校的教授齊斌認為,與物質、學術利益過度掛鉤,導致院士成為“炙手可熱”的“稀缺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院士增選中的暗箱操作。

  不過,齊斌表示,院士身上附著太多的利益、極個別院士甚至結成利益小圈子,這種現(xiàn)象也不能完全歸咎于院士。“很多時候是院士背后所在單位、機構的利益催生的。我身邊的院士朋友并沒想過要去獲取什么個人‘特權’——許多是被單位架上去的,有時候也身不由己!

  “現(xiàn)在一些單位為了拿科學基金、擴大社會影響力、招到更好的生源,往往都打著院士的旗號!睆埛逭f。

  今年的院士增選比往年“清凈”了許多,說明院士制度改革的正面作用已經開始顯現(xiàn)

  “院士并不是神仙!睆埛逭f,現(xiàn)實中,社會已經把院士奉為至高無上、非他不可的“最高權威”。很多知名高校的校長,非院士不可;大多數(shù)學會的理事長,非院士不可;一些重點科研項目領頭人,也非院士不可!叭绻怯姓娌艑崒W、有責任心、有管理能力的院士,科研、行政擔子雙肩挑沒有問題。問題是科研是科研、管理是管理,兩者不是一股勁兒;院士的精力畢竟有限,雙肩挑都挑好很難,‘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失敗例子不在少數(shù)”。

  院士通常被當作所在領域的權威,對所在學科的發(fā)展,項目立項、評審上有較大的發(fā)言權。齊斌認為,當上院士,只表明過去的成就,并不代表現(xiàn)在還是最高水平,而且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迅速,分工日益細化,迷信院士很容易出現(xiàn)“外行指導內行”現(xiàn)象,不利于學術民主、百家爭鳴。

  “即便是有真才實學,在科學面前也要保持敬畏心,F(xiàn)在有些人水平不怎么高的,反而喜歡指點江山。歷史上真正的大科學家,對自己研究領域以外的事情大都非常謙虛,不輕易表態(tài)——一個科學家怎么可能什么領域都懂呢?”張峰對此頗有同感。

  張峰認為,從世界范圍的發(fā)展經驗看,科研和創(chuàng)新精力最旺盛的是20歲至40歲的年輕人,一些院士在科研資源分配上多吃多占,不僅侵占了本屬于他人的科研資源,還可能阻礙創(chuàng)新。

  他提起曾聽過的已故院士王選的一次演講。王選在演講中說:自己年輕正處于創(chuàng)造高峰時,因為他是小人物,得不到支持。等到50多歲創(chuàng)造力衰退時,什么榮譽和支持都來了,實際上工作都不是他做的。“王選先生說的是大實話,對我觸動很大,F(xiàn)在情況也是如此,只是少有人站出來說真話!

  “好多人迷信院士,實際上是迷信權威、害怕權力!睆埛逭f,同行不敢當面說意見,學生更少有敢講真話的了,久而久之,一些院士就自以為是、慢慢膨脹了!

  齊斌指出,院士制度存在的不足和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以及現(xiàn)階段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有很大關系。文化土壤的革新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完善現(xiàn)有體制機制或許可以收到較快的效果。

  受訪者還指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院士增選“清凈”了許多,說明院士制度改革的正向作用已開始顯現(xiàn)。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相關部門能按照中央要求積極作為,抓緊出臺、實施相關細則,讓我國的院士制度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更好地發(fā)揮應有的正能量。

 。ㄎ闹械娜嗣鶠榛。)

1 2 共2頁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