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編者按:作為我國古代文房四寶之一,硯臺既是實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不論是收藏界、鑒賞界、硯雕界,還是學術界,都盛行“四大名硯”之說,且往往因何為“四大名硯”而論爭不已。本文作者結(jié)合多年收藏經(jīng)驗與文獻考證指出,“四大名硯”的說法,似乎在歷史上已經(jīng)形成,但事實上,古代對各種硯臺或名硯的排序與品評固然常見,卻根本沒有“四大名硯”之說;硯臺以材質(zhì)、形制論皆多種多樣,即便同一種硯石,其品質(zhì)也有差異。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品,不同人士心目中也有不同的名品,一定要爭短長,一定要說“四大名硯”,難免會進入誤區(qū)。
硯臺既是實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值得進行深入研究。不論是收藏界、鑒賞界、硯雕界,還是學術界,都盛行“四大名硯”之說。如著名硯雕家、硯史學者劉演良稱:“自唐以來,我國出現(xiàn)了端、歙、洮、紅絲四大名硯。以后,澄泥代替了紅絲……”(《名硯的鑒別和欣賞》,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1頁)。又如臺灣歷史學者嵇若昕認為:“宋代是雕硯工藝史上的輝煌時代,此時端、歙、紅絲、洮河四種石硯為當時四大名硯,后因紅絲石停采不出,遂把陶質(zhì)的澄泥硯補入,仍為宋代四大名硯”(《雙溪文物隨筆》,臺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版,第94頁)。更有甚者,為了論述所謂的“四大名硯”在歷史上早有成說,而誤讀史料,如安慶豐說:“我國‘四大名硯’之說究竟又起源于何時?目前公認的看法是出自北宋蘇易簡的《硯譜》,其曰:”硯有四十余品,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為第二,歙州龍尾石為第三,甘肅洮河石為第四‘。“(《中國名硯·洮硯》,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第7~8頁)事實上,蘇易簡《硯譜》根本就沒有”甘肅洮河石為第四“之語。
綜合各家所論,其說“四大名硯”在歷史上的形成,有唐代說、宋代說、明代說三種。其說“四大名硯”的硯種和排列順序大致有紅絲硯、端硯、歙硯、澄泥硯和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二種。其說紅絲硯在宋代以后退出“四大名硯”后,則又有洮河硯補入說和澄泥硯補入說二種。
也有對“四大名硯”說淵源存疑,但仍承認有“四大名硯”者,如傅紹祥《中國名硯·紅絲硯》稱:“實際上,‘四大名硯’之說,其淵源難以考證!P者貿(mào)然推斷,可能是唐人因?qū)Ξ敵昂笙嗬^出現(xiàn)的歙硯、端硯、紅絲硯、洮河硯喜愛而自然而然成習慣之說,遂流傳于后世”。吳笠谷《名硯辨》稱:“‘四大名硯’稱法的始作俑者,一時難考”,但又認為“客觀而論,‘四大名硯’之因緣際會不同,影響各有消長,但皆屬硯史上公認的著名硯種,排名前四也屬實至名歸”。
當然,也有不談所謂“四大名硯”,比較客觀地敘說硯史者,如民國年間趙汝珍所撰《古董辨疑·古硯辨》稱:“書史所載之硯石,不下百余種……惟硯之可貴,除本體外,尚有因作工之佳者,刻面之妙者,或名人所遺者,或掌故所關者,原因甚多”。又如廣陵書社為再版《閱微草堂硯譜》《歸云樓硯譜》等寫的出版說明稱:“隋唐以后,由于造墨技術的發(fā)展,對硯質(zhì)要求高,相繼發(fā)現(xiàn)名硯石,并有了端硯、歙硯、紅絲硯、洮河石硯、澄泥硯等名硯”。
從總體上看,“四大名硯”的說法,似乎在歷史上已經(jīng)形成,但事實上,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四大名硯”之說。各種所謂的“四大名硯”說法純屬子虛烏有。檢索歷史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歷史上對各種硯臺或名硯的排序與品評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相關硯史、硯譜從總體上對硯臺進行論說,在論述中有先后的排序,但并非名硯的排名。
北宋米芾所撰《硯史》是現(xiàn)存最早的專門化的硯史著作,《四庫全書總目》稱,該書“備列晉硯、唐硯,以迄宋代形制之不同,中記諸硯,自玉硯至蔡州白硯,凡二十六種。而于端、歙二石,辨之尤詳”。書中所記25種硯臺、硯石(實際上只有25種,青州青石硯重復二次論述,未加辨別),其論述依次為玉硯、葛仙公巖石、華嚴尼寺巖石、端硯、歙硯……“自謂皆曾目擊經(jīng)用者,非此則不錄。其用意殊為矜慎”?梢娖浼炔皇钱敃r所有的硯石品種,也沒有名硯排名的意旨。
南宋高似孫所撰《硯箋》第一卷記述端硯,第二卷記述歙硯,第三卷記述其他各硯65種。他對端硯、歙硯各用一卷的篇幅記述,說明了對此二種硯臺的重視,其他則看不出對某種硯臺的特別鐘愛或已經(jīng)形成了排名。
乾隆年間官方編纂的《西清硯譜》,凡二十五卷,“其序先以陶之屬,上自漢瓦,下逮明制,凡六卷。次為石之屬,則自晉王廞璧水硯,以至國朝朱彝尊井田硯,凡十五卷。共為硯二百”。分析《西清硯譜》的文本,我們注意到:其卷一至卷六的“陶之屬”,分別記述漢未央宮東閣瓦硯、漢未央宮北溫室殿瓦硯、八棱澄泥硯等,并沒有將“澄泥硯”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卷七至卷二十一的“石之屬”,是對石質(zhì)硯臺的著錄。其中,卷七至卷十五分別按歷史年代記述,卷十六至卷二十一是無法判明紀年而按石種記錄,這種按石種的記錄,或許能夠體味出編纂者對名硯的排序。最先著錄的48方硯臺均為端硯,接下來記述的是紅絲硯、龍尾石硯、歙溪石硯、洮河石硯、雘村石硯。但這也只能看出一種傾向,同樣不存在“四大名硯”的排序。
第二,相關論述曾對歷史上某一個時期的名硯有過排名,但并非所謂的“四大名硯”。
最早論述名硯的是柳公權(quán),《舊唐書·柳公權(quán)傳》稱:“(公權(quán))常評硯,以青州石末為第一,研墨易冷,絳州黑硯次之”。宋代以后,有關評論漸多。宋人羅愿《新安志》巻10《敘雜說·研》稱:“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載研四十余品,以青州紅絲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第二,龍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保ò矗含F(xiàn)存蘇易簡《文房四譜》沒有這樣的記載,當有脫文)如是,共列出了紅絲硯、端硯、龍尾硯(歙硯)三種!缎掳仓尽芬叹儭段姆克淖V》稱,端硯、歙硯之外,“余不足道也”。如是,則只有端硯、歙硯兩種名硯。
《文獻通考》卷229《經(jīng)籍考》稱:“宋朝唐詢撰硯之故事及其優(yōu)劣,以紅絲石為第一,端石次之!比缡,列出了紅絲硯、端硯兩種名硯。又引唐詢《硯錄》云:“自紅絲石以下,可為硯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紅絲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歸州大沱石四,淄州金雀山石五,淄州青金石六,萬州懸金崖石七,戎瀘試金石八,青州紫金石九,吉州永福縣石十,登州駝基(砣磯)島石十一”?梢暈閷κ环N石質(zhì)名硯進行了排名。
明人髙濂《遵生八箋》卷15《論研》認為:“古人以端硯為首,端溪有新舊坑之分!ㄊ鳊埼蚕,其石堅勁發(fā)墨,故前人多用之。以金星為貴,石理微粗!泳G石,色綠微藍,其潤如玉,發(fā)墨不減端溪下巖,出陜西,河深甚難得也……”在髙濂看來,最好的是端硯、歙硯、洮河硯,即便如此,在論述洮河硯之前,他仍談了湖廣沅州石硯和黎溪石硯,其他排名更為混亂,或者說沒有明確的排名。明人曹昭《格古要論》卷中《古硯論》依次論及端硯、歙硯、萬州金星石硯、洮河硯、銅雀臺瓦硯、未央宮瓦硯六種名硯。明人豐坊《書訣》(該書只有一卷,《四庫全書》提要稱,“《書訣》一卷,不著撰人姓氏”,認為是“嘉靖間鄞人豐坊所作”)則把石質(zhì)名硯分為“神品”“妙品”二種:“石硯神品,曰葛仙翁巖石,出唐州方城縣,溫州華嚴石……妙品者,曰端溪中巖舊坑紫石,龍尾鴈湖眉石、金絲羅紋石……”與一般人的評價又不相同。
清人倪濤《六藝之一錄》卷308《歷代書論·硯譜》首先論青州紅絲石,其次論端州石,其三論歙州婺源縣龍尾石,其后依次論述淄州淄川縣金雀山石、青金石等等。在倪濤看來,主要的名硯是紅絲硯、端硯和歙硯。高鳳翰的看法大致相同,其《硯史》“摹本第三十七”稱:“青州紅絲石硯,舊入硯譜,列上品,當在端、歙之右。”清人吳景旭《歷代詩話》卷50《庚集中》稱:“青州紅絲石一,洮河石二,端溪石三,歙州石四,雘邨(村)石五,皆石也。有玉,有金,有磁,有漆,其類不一。”如是,則可視為排出了紅絲硯、洮河硯、端硯、歙硯、雘村硯五種名硯。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種排名法,或二種,或三種,或五種,或六種,或十余種,恰恰沒有四大名硯的排法。
第三,即便是名硯,不同時期,不同人士的品評也存在差異。
如青州石末硯,柳公權(quán)評為第一,歐陽修則指出,虢州澄泥硯才是唐人認為的第一名硯,而“青州、濰州石末硯,皆瓦硯也。其善發(fā)墨,非石硯之比,然稍粗者損筆鋒”(《文忠集》卷72,《外集二十二·硯譜》)。又如青州紫金石硯,米芾的評價最高,他“老年方得瑯琊紫金石”,認為“人間第一品也,端、歙皆出其下”(《寶晉英光集》卷8,《雜著》)。同為宋人,對此一種意見大致贊同,另一種意見反對。大致贊同者曾慥說:“青州紫金石,狀類端州西坑石,發(fā)墨過之”(《類說》卷59,《文房四譜·硯譜》)。髙似孫說:“紫金出臨朐,色紫,潤澤,發(fā)墨如端歙,姿殊下”(《硯箋》卷3,《諸品硯》)。反對者胡仔說:“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發(fā)墨”(《漁隱叢話后集》卷29,《東坡四》)。歐陽修說:“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發(fā)墨,惟京東人用之”(《文忠集》卷72,《外集二十二·硯譜》)。乾隆《西清硯譜》卷23《附錄》則認為紫金石硯大致和端硯、歙硯差不多:“考宋髙似孫《硯箋》稱,紫金石岀臨朐,色紫潤澤,發(fā)墨如端、歙……當由端、歙既盛行,采取者少,故甚少流傳耳。是硯質(zhì)理既佳,琢制亦精,堪備硯林一格”。
一度被稱為名硯第一的紅絲硯,也曾被許多名家否定。米芾對紅絲硯最不看好,他在《硯史·用品》中認為,“紅絲石作器甚佳”,但作為硯臺,“大抵色白而紋紅者,慢發(fā)墨,亦漬墨,不可洗,必磨治之。……慢者經(jīng)暍則色損,凍則裂,干則不可磨墨,浸經(jīng)日,方可用,一用又可滌,非品之善”。歐陽修認為,紅絲硯制作精美,可為案頭陳設的佳品,“若謂勝端石,則恐過論”(《文忠集》巻148,《書簡五》)。蔡襄的看法與歐陽修大致相同:“唐彥猷作紅絲石硯,自第為天下第一,黜端巖而下之,論者深愛端巖,莫肯從其說!保ā抖嗣骷肪34,《雜著》)同為宋人的胡仔綜合各家所說:“余今折衷此三說,東坡之說與彥猷合,而永叔之說太過。余嘗見此石,亦潤澤而不枯燥,但堅滑不甚發(fā)墨……”(《漁隱叢話后集》卷29,《東坡四》)
至于端、歙二硯,有人認為歙硯居上,端硯次之。如歐陽修說:“端石出端溪,色理瑩潤,本以子石為上。……端石非獨重于流俗,官司歲以為貢,亦在他硯上。然十無一二發(fā)墨者,但充玩好而已。歙石出于龍尾溪,其石堅勁,大扺多發(fā)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讼员睅r為上,龍尾以深溪為上,較其優(yōu)劣,龍尾遠出端溪上”(《文忠集》卷72,《外集二十二·硯譜》)。有人認為端硯居上,歙硯次之。如明代著名學者方以智認為,“今以端石為上”,“自今論之,(與紅絲硯相比),細潤發(fā)墨,總不如端,而歙次之”(《通雅》卷32,《器用》)。
事實上,硯臺以材質(zhì)論,有石硯、陶硯、澄泥硯、紫砂硯、瓷硯、瓦硯、磚硯、玉硯、水晶硯、木硯、金屬硯等多種。以硯之形制論,有足支形、幾何形、仿生形、隨意形等多種。以名硯論,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品,不同人士的心目中也有不同的名品。同為一種硯石,因為坑口的不同、地質(zhì)層面的不同、開采時代的不同,其品質(zhì)也有差異。一定要爭短長,一定要說“四大名硯”,難免要進入誤區(qū)。
(陳鋒,作者單位: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
硯不能言卻可人 | 2014-01-26 |
“還原”:《總目》研究的新路徑 | 2014-01-26 |
四大名著扇子故事多不勝數(shù) | 2014-01-26 |
從文史分野看裴松之《三國志注》 | 2014-01-26 |
從跨越國界的角度思考“什么是世界史” | 2014-01-26 |
“禮儀之邦”抑或“禮義之邦”考論 | 2014-01-26 |
撥開茶史上的迷霧 | 2014-01-26 |
呂思勉怎樣編教材 | 2014-01-26 |
推舉治學佳作打造學術精品 | 2014-01-26 |
繩鋸木斷重構(gòu)宋代四萬進士檔案 | 2014-01-26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lián)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