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ǘv史思想花園
中國文化在童年時期的迅速早熟,就呈現(xiàn)為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怒放態(tài)勢。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諸子百家,正是各種思想學術流派之間的爭奇斗艷,思想開放、學術繁榮,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等,都在此時縱橫捭闔、智慧紛呈。這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一座思想花園,因為天然自發(fā),所以百無禁忌。
秦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焚詩書、坑術士、禁私學,秦在成就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tǒng)中央王朝的同時,也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tǒng)思想學術的朝代。這時候,采用的是法家思想。
漢代初建,社會亟需休養(yǎng)生息,因此文、景二帝皆崇尚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與民休憩;漢武帝時代,國力昌盛,此時國家需要提倡一種維系天下、穩(wěn)定人心的思想體系,經由董仲舒提議“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中正尚德的儒家思想自此開始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官方提倡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
先秦諸子之后,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二次大發(fā)展、大開發(fā),出現(xiàn)在魏晉時期,這是思想花園的第二次蓬勃盛放。當時的理想,是“非湯武而薄孔周”,是“越名教而任自然”,不再向社會禮教束縛低頭;當時的顯學,是重拾易學和老莊,是鉆研玄學和佛學,不再以實用功能性的社會教化為追求。這種精神的迸發(fā),其實是因當時社會禮教高度虛偽、社會制度極度不公而被迫生發(fā)的。
但,就在這個階段,佛教,經東漢的傳入中國、由魏晉的春風一度,真正落戶在中國生根發(fā)芽、茂盛開花,成為了中國思想領域極為重要的一朵仙葩。
佛教中對中國知識分子影響最為深遠的禪宗,是佛教吸收了儒、道兩家思想以及魏晉玄學風度,在中國文化大地上締結而生的本土佛學。 禪宗在中國,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哲學。禪宗具備的哲學性,使 佛教不僅僅是教徒信眾的“宗教信仰”,也成為了 知識分子的“思想境界”。
雖然,從宏觀上看,中國傳統(tǒng)社會在結束了盛唐文化的開放之后一路走向內斂以致閉塞,魏晉風度成為了最后一次思想文化的“百花節(jié)”;但是,從微觀上看,作為個體的中國士人,卻在思想意識的學術融合上逐漸血肉豐滿了起來, 使得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展現(xiàn)為文化 心理上或多或少攜帶著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綜合體,是在思想后盾和心靈歸屬上,“頭戴儒家冠、身穿道家袍、腳踏佛家鞋”。
儒家呼吁的有為入世、道家 傳達的無為出世、佛家講述的前生后世,平衡著中國人在順境與逆境 之中、在悲歡離合與生老病死面前的心態(tài)轉換 .
可以說,中國式的知識分子,他的心靈里本就 存有一座花園,園里有儒家花朵的陽剛茁壯、有道家花顏的清靜自然、有佛家花香的悟空出塵。正如有詩說:“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比宜枷,齊放春園。
中國人的花園,不必向外求、可向內心求,不必向人求、可向自身求。靈臺有花,清涼方寸,平衡陰陽,指導進退。
安立志:文化的一元與多元 | 2012-01-12 |
協(xié)同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 | 2012-01-12 |
引領教師成長是學校管理的核心 | 2012-01-12 |
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機制 | 2012-01-12 |
習近平:風好正揚帆 | 2012-01-12 |
文明互鑒:中歐合作的最大公約數(shù) | 2012-01-12 |
中拉合作打造“立體升級版” | 2012-01-12 |
亞投行折射出美國戰(zhàn)略心病 | 2012-01-12 |
培養(yǎng)做好“兩個經常性工作”明白人 | 2012-01-12 |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2012-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