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場·我在我思】
原標題:應急避難場所要“建”在人們心里
喬然
最近,一次關于“應急避難場所”知識的街采結果讓我頗感意外。隨機采訪的12個人中,能準確回答“應急避難場所”位置和用途的只有2個,一個是記者同行,一個是三年級的小學生,其他人大多回答不上來。
應急避難場所,是在災害發(fā)生后一段時期內,躲避由災害帶來的直接或間接傷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劃定的、帶有一定功能設施的場地。應急避難場所一般會選址在開闊空曠的地方,比如公園、學校等等。應急避難場所應該具有應急避難指揮中心、獨立供電系統(tǒng)、消防措施、疏散區(qū)、應急供水等11種應急避險功能,是一個集通訊、電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為一體的完整網絡。
2003年,我國在北京建成第一個應急避難場所——元大都應急避難場所,這意味著地方政府部門應對災害的危機意識在提高,手段和方式在完善。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我國不少城市都已經有了為數(shù)不少的應急避難場所。
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北京已建成的各類應急避難場所有168處,可容納300多萬人避險。在我們身邊,不少公園、學校、體育場等都掛有應急避難場所的標志。
然而,從街采的情況來看,這些應急標志并沒有顯著提高公眾的避險避難意識,一些人對應急避難場所的概念仍處在相當模糊甚者一無所知的狀態(tài)。我的一個明顯感受是,應急場所的建立與百姓知道、了解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脫節(jié)。
這種“脫節(jié)”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公共管理角度看,應急避難場所標志信息不夠全面、定位不夠準確,是人們知曉度不夠的一個重要因素。采訪中,一位老大爺表示,應急避難場所的牌子掛在自家樓下幾年都沒注意過,標識字太小不說,一個箭頭一個小人,很難看出具體是什么意思。一直以來,他都把這個標志誤認為是盲道指示牌,直到記者采訪才得知是應急避難場所的標識。而對有些人來說,即便認得標識,跟著指示方向可能也較難找到那個場所到底在哪兒。
其次,不少人對于災害發(fā)生后應該去哪里、怎么做,并沒有認真想過。很多人都認為應急避難場所很少會被用到,即便危險來臨,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也會引領大家疏散。但實際上,災害往往是瞬息之間的事情,并且可能十分“冷酷無情”?!跋氘斎弧?、不重視的后果很有可能是驚慌失措,從而陷入危險之中。
再有,相關應急知識的普及工作做得不夠,人們在潛意識里并沒有形成一根應急避難的“弦”。而在有的地震多發(fā)國家,1公頃以上規(guī)模的公園都會被建成應急避難場所,由于日常的宣傳普及和應急措施到位,公眾的“避難”意識和能力都很強,遇到突發(fā)情況時反應迅速,死傷率較低。
應急避難場所的存在和完善,事關公共安全和人們的生命財產,體現(xiàn)著一座城市的發(fā)展進步及人文關懷。我國的應急避難場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速度很快,人們的“應急”意識也要跟上這樣的節(jié)奏和步伐。相關方面也要進一步作出努力,比如,應急避難場所的標志要更加詳實清晰,相關知識要走進校園課本,媒體要加大宣傳,等等。
只有把應急避難場所建在人們心里,當有一天真的面對災害時,人們才能有更從容、科學、高效的應對,這是在為自己的生命安全加保障,也是在為公共秩序和安全護航。
應急避難場所應該真正成為公眾生命保障之地。
億萬職工的網上家園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