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四川成都市某中學的家校共育模式引發(fā)關注。據(jù)報道,從2013年起,該校就開始探索“在參與中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素養(yǎng)”,要求家長做到“五個一”:“一學年至少讀一本家庭教育類書籍,制訂一份家規(guī)家訓,至少交一本家長課堂筆記,至少參與一次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至少有一次有效的親子交流!蓖瓿珊螅议L可領到一張“家長合格證書”。
成都這所中學的“五個一”并不復雜。拆開了看,身為家長,在一個學年的漫長時間段落里,斷斷續(xù)續(xù)讀一本書,很難嗎?讀書過程中,記錄有些心得,或結合孩子成長的種種困惑,寫一點體會,很難嗎?把一些規(guī)矩、約束性要求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來,似乎也不難;至于親子交流、參加學校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那更是分內之事了。
然而,盡管“門檻”并不高,但細心的人可能發(fā)現(xiàn),這“五個一”做到不難、做好不易。若想在這個既定的“筐”內,做出一些花花色色,真正獲得參與的愉悅,恐怕需要付出極大的心血與努力。我們當然可以將這種“彈性”視為兼顧不同層次家長的能力水平,但不能不說這也是一種“可延展性”。而這,恰恰是這一模式的魅力所在。
一直以來,家長與學校之間存在著某種緊張關系。盡管雙方的目標并無捍格與沖突,但在宏觀理念、具體路徑乃至學習生活中的種種細節(jié)層面,差異仍很巨大。家長的順從、老師的客氣背后,往往有著不小的隔閡。前不久,針對家長該不該輔導孩子寫作業(yè)、家委會究竟是家長的代言者還是學校的收費工具等,輿論紛紛揚揚,莫衷一是。
凡此種種,不排除個別學校或老師確實存在不妥之處,但根本上講,癥結仍在于家校之間溝通不足,或者即便有交流,但往往只是單方面的告知與反饋。因為缺乏足夠的參與,也就談不上什么深層次的互動,以至于雙方隔膜漸深,甚至鬧起了意氣之爭。
成都這所中學的嘗試,意在將“家校共育”放在一個相對長線的時空中,通過引導家長認真思考、深度參與,從而激活其在教育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種做法的好處在于,一是模糊或淡化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壁壘與界限,使學生成長成為家庭與學校的共同目標。家校之間本來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構建一個學習共同體,各自承擔各自的角色,相互砥礪、相互補益,在孩子的成長路途上發(fā)揮不同的作用,而非互相指責?梢詳嘌,家長對學校教育參與越多,理解則會越深,也將形成更多共識。
二是學校不僅有責任教育學生,也有責任將家長納入學生社會化的教育過程之中。事實上,孩子社會化也是家長專業(yè)化的過程。以讀書而言,身處教育焦慮中的家長,當然不會單純陪讀,必然會參照日常育兒的經驗教訓,這也因此注定拓寬家長的視野,激發(fā)其內在動力與活力。
說到底,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是一對矛盾,而是一體兩面。家校共育搞好了,不僅學生會受益,整個社會的教育焦慮也會因之緩解。從學校方面看,這種積極的嘗試、開放的姿態(tài)不可缺少;從家長層面看,似乎也應該多一些思考與努力,不要把孩子完全甩給學校,也不要把“持證上崗”看成一種負擔。與其做無謂的口水爭吵,不如沉下心來讀讀書,多與孩子交流、與老師交流。
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的背后,其實都站著一個愿意溝通、喜歡傾聽、善解“孩意”的家長。
優(yōu)質服務才是校訊通立足之本 2016-01-21 |
家委會“補位”,為家校溝通鋪路搭橋 2016-02-18 |
提升家長教育理念學校不是局外人 2016-03-30 |
孩子成長其實是拼“爹的理念” 2016-06-29 |
家長監(jiān)考模糊了教育的權責界限 2016-10-19 |
家庭教育應以“育”為重 2017-02-06 |
好教育應從網(wǎng)游中贏回孩子時間 2017-09-04 |
孩子作業(yè)應該要家長簽字嗎 2017-09-19 |
家校關系宜“親”也宜“清” 2017-09-25 |
國外家校合作啥模樣 2017-11-17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lián)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