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該補“媒介素養(yǎng)課”的不止孩子
張東鋒
//agustinmoreno.com2016-11-29來源: 南方日報
分享到:更多

  在網(wǎng)絡問答社區(qū)“知乎”上曾有這么一條提問:“談談智能手機對我們生活的作用與影響?”有人答:“腰酸背痛!边@聽起來像是個段子,不過倒也切合智能手機負面效果的真實圖景。備受關注的是,這種負面效果不僅影響著成年人,而且正在向低齡人群擴散,引發(fā)家長們憂心忡忡。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六成“00后”擁有手機,部分孩子沉迷手機令家長擔憂,呼吁給這些孩子“補上媒介素養(yǎng)課”。

  報道用“無奈、無力、無措”來描述家長們在處理“孩子與手機”關系時的尷尬狀況,并列舉了一些困境。比如,老師建了班級同學群收發(fā)通知,如果孩子不配手機就沒辦法及時了解信息;孩子們需要通過手機網(wǎng)絡尋找信息,但又面臨著網(wǎng)絡游戲及不良信息的侵擾;更顯夸張的是,家長想要管理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又怕激化親子矛盾。從這個角度說,假使不能像電腦瀏覽器施以“家長控制”設置等物理限制的話,我們的確需要一門“媒介素養(yǎng)課”,教導孩子們“如何使用媒介以及對媒介信息進行理性、批判式解讀,并借助媒介發(fā)展自身的能力”。如報道中提到,早在十幾年前,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就已啟動相關項目,澳大利亞甚至已通過法律使媒介素養(yǎng)教育成為常規(guī)教育,這足以給我們的中小學教學以啟示和經(jīng)驗。

  不過,較真起“媒介素養(yǎng)”,需要“補課”的顯然不應該僅僅是“00后”。說到“媒介素養(yǎng)”,概括起來大抵集中在兩個層面,即“媒介認知”和“媒介使用”。就前者而言,我們需要追問的是:“00后”與手機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梳理報道中提到的手機對“00后”的重要性,一部分難逃“制造性嫌疑”,比如老師發(fā)通知是不是一定需要班級同學群,究竟有哪些通知不能隨堂布置?還有說法是擔心孩子不會使用電子產(chǎn)品而被邊緣化或被排斥,但這樣的環(huán)境又是如何形成的?至于“媒介使用”,讓人感到矛盾的是:如果說“信息技術在課程中所占的比重增加,網(wǎng)絡教學平臺、網(wǎng)絡搜索被普遍使用,加劇了少年兒童對網(wǎng)絡的依賴”,那么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為何這些課程只教會了孩子上網(wǎng),而不是更好地利用手機和網(wǎng)絡?我們需要意識到,在一個由學校、家庭和孩子構成的多方教育體系里,“媒介素養(yǎng)課”從來都不能只面向孩子,重要的是成年人如何把他們引入虛擬世界,呈現(xiàn)給他們什么樣的世界。

  關注“00后”沉迷手機現(xiàn)象,除了“孩子與手機”的直接關系,深層次的是“孩子與家長”的關系。翻閱過往報道,不獨中國,現(xiàn)代社會里用手機、iPad“哄孩子”的家長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居然還出現(xiàn)了“父母沉迷玩手機,四歲孩子不會叫爸爸”的“奇聞”。一方面,正如有專家建議的,家長應主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媒介組合,以此擴大孩子獲取知識、拓寬視野的渠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成年人特別是家長首先應該將自己從被手機“奴役”的沉迷中解脫出來,用更多時間去陪伴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的需求。換句話說,家長不僅要學會通過互動交流引導孩子更好使用各種媒介,更應該以自己的存在來替代手機等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以滿足孩子的需求,從而避免“孩子朋友圈拉黑家長”的尷尬。

  沒有人會否認智能手機等高科技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然而當我們對其產(chǎn)生過度依賴性時,原本的工具卻諷刺地變成了主宰,這才是最值得警惕之處!昂⒆优c手機”的關系,根本上是“人與手機”乃至“人與人”的關系。希望孩子不要沉迷手機,關鍵是成年人先把自己從手機中解放出來,正確對待自己與媒介的關系。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