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國選手的“冬奧朋友圈”,曬出真實可愛的中國
龔先生
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也許不會想到,自己第一次參加冬奧會,雖然沒有拿到獎牌,卻收獲了大量中國網(wǎng)友的關注。
開幕式那天,她隨美國代表隊一起入場,受到夾道志愿者的熱情歡迎,一位身穿粉色衣服的志愿者張開雙臂對她說“welcome to China(歡迎來中國)”。這一幕被特莎·莫德用手機錄下來,上傳至網(wǎng)絡,她表示自己被志愿者的友善打動。
數(shù)據(jù)顯示,共有9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3000名運動員參與了北京冬奧會。除了在賽場上拼成績、破紀錄,更多的時間里,他們要在賽場外生活、交流、互動?;ヂ?lián)網(wǎng)時代,記錄賽場外的點滴并分享至社交平臺,是許多外國選手的必選“操作”。
自籌備階段起,講好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故事,向世界展示鮮活明快、真實可愛的中國形象,是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主題之一。隨著冬奧會的進行,越來越多像特莎·莫德一樣的外國運動員通過自己的朋友圈,讓世界“看到”中國。
(北京冬奧會志愿者為一名外國工作人員提供咨詢服務。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馬耳他單板滑雪運動員珍妮絲· 斯皮泰里完成比賽后等分的間隙,從兜里掏出一個豆包,在全世界的鏡頭前來了場“吃播”。有的選手每天都要吃餃子,還給自己國家的網(wǎng)友種草了擔擔面、江米條——這是中國飲食的魅力。
美國選手尼娜·奧布萊恩在比賽中摔倒骨折,出院前她在社交平臺上感謝及時對自己進行治療的醫(yī)護人員——這是對專業(yè)服務保障的認可。
多名運動員曬出自己感受針灸推拿治療或是隨著冬奧村電子屏幕播放的太極拳視頻操練的短片——這是神秘的“東方力量”的出圈。
(外國朋友在北京冬奧村了解中醫(yī)藥文化、學習太極。圖源:新華社)
中國冰壺混雙組合凌智和范蘇圓在與美國組合比賽結束后,向對方贈送了“冰墩墩”奧運紀念徽章,驚喜的美國組合很快曬出了禮物照片——這是為中國同行的友善點贊。
與不少外國運動員過去從網(wǎng)絡、新聞報道中得到的大量信息相比,一個豆包、一頂“熊貓帽”、一次志愿者的服務與微笑,看起來微小,但卻更真實、更具說服力。
(凌智和范蘇圓向美國運動員贈送“冰墩墩”奧運紀念徽章。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 攝)
一直以來,“更快、更高、更強”以及去年新增加的“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廣為人知。而“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在100多年前發(fā)起這項活動時就指出,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僅僅是為了鍛煉體格,還是為了教育人,培養(yǎng)人與人之間真誠的理解、合作和友誼,為人們在社會其他領域樹立一個獨特而光輝的榜樣。
今天,北京冬奧會的舉辦,一方面讓包括運動員、工作人員、媒體記者在內(nèi)的數(shù)萬名外國人走進中國,從吃穿住行、傳統(tǒng)文化、賽事服務等方面親身感受中國,并通過他們的鏡頭、文字使更多人關掉“濾鏡”、看到真實的中國;另一方面,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運動員之間、運動員與服務人員之間乃至運動員與網(wǎng)友之間,也能在互動交流中消弭隔閡、增進友誼。
(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奧林匹克運動發(fā)祥地采集成功。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2月12日,特莎·莫德啟程回國。在社交平臺分享在中國的最后一天時,這位18歲的姑娘表示要離開中國“很難過”。這段視頻引來了大批網(wǎng)友留言,有人邀請她以后再來中國,有人感謝她記錄并分享的一切。
圍觀冬奧盛會,感受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交流法則:善意會被回報以善意,尊重會被回報以尊重。細看通過網(wǎng)絡傳到世界各個角落的“冬奧朋友圈”,大都充滿了歡笑、驚嘆、感謝。它們無關競賽,甚至無關堅韌與熱愛,但毫無疑問,它們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生動閃現(xiàn)。
億萬職工的網(wǎng)上家園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