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以純潔的靈魂面對死亡
——略述托爾斯泰晚年的三部中篇小說
汪劍釗
//agustinmoreno.com2017-07-26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關(guān)于死亡的沉思是俄羅斯經(jīng)典文學(xué)一個極為重要的主題,列夫·托爾斯泰在一部哲理性隨筆集《生活之路》中宣稱:“銘記死亡將有助于靈魂的生活。”在他看來,人如果忘卻了死亡便等同于動物,而只要時刻意識到死亡的存在,也就接近于神圣。

  這位文學(xué)巨匠以自身的睿智賦予死亡以積極的含義,提醒人們熱愛生命,自覺地生活在至善至性中,才能最終帶著純潔的靈魂去面對上帝。因為,“只要真切地想象到你正處在死亡的前夜,你就肯定不會狡詐,不會欺騙,不會撒謊,不會指責(zé)、謾罵、仇視他人,不會搶奪他人的東西。在死亡的前夜所能做的只不過是最簡單的善事:幫助和安慰別人,對別人待之以愛。而這些事永遠都是最需要而最快樂的事!边@段話令人想起中國的一句俗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雖說后者出現(xiàn)在《論語》中的原意是為了消解曾子與孟敬子相互的齟齬,但也揭示了死亡對人的警示,釋放了包孕在生命內(nèi)核中的仁善,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在那本隨筆集中,托爾斯泰進一步闡述道:“在人死去的那一刻,點燃著一支蠟燭,在這燭光下他曾讀過一本充滿了焦慮、欺騙、苦澀和罪惡的書,此刻這蠟燭發(fā)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明亮的光,把以前隱沒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照亮給他看,然后噼啪響過,閃動了一下,便歸于永久的寂滅!边@種對生死的參悟也順乎自然地貫穿在作家同時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兑练病ひ晾锲嬷馈吩贿x入美國麥克米倫圖書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說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學(xué)文學(xué)系當(dāng)作教材。小說刻畫了一個虛度年華的小官吏形象。小說第二節(jié)的開端,作者如是界定主人公:“伊凡·伊里奇過去的生活經(jīng)歷是最普通、最平常,但也是最可怕的。”這句話堪稱整部小說的題旨所在。伊凡的一生被認定為“最普通”和“最平常”,這非常容易為讀者所理解。但為什么要說“最可怕”呢?托爾斯泰在此暗藏了深意,它指代的是潛伏在日常生活中的鄙俗與麻木,那種隨波逐流的放縱與不負責(zé)任,以及如同“蒼蠅愛光”的趨炎附勢。伊凡的生命一直被平庸和虛偽所籠罩,循規(guī)蹈矩,恪盡職守,唯命是從,始終踩著他人的足跡前進。小說中,作者也暗示他曾經(jīng)受到俄國自由主義思想的熏陶,但他只是淺嘗輒止。另外,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干過一些卑鄙、下作的事情,當(dāng)獲悉那些位高權(quán)重的人也有類似的行徑且不以為是“壞的”時,也就放棄了懺悔,心安理得地在既有“軌道”上前行。如果沒有一場意外的疾病和最終的死亡,伊凡可能就會平淡而無為地度過這一生。但疾病和死亡打破了這種平靜,它們就如同鏡子,既映照著別人的面目,也在瞬間照亮了主人公自己晦暗的人生,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以前的生活“不對頭”。事實上,伊凡在死亡來臨之前便已死去,他的生活早已被蛀蝕一空。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小說出現(xiàn)了某些神秘主義的象征,“黑洞”與“光”的對比頗為耐人尋味,它們意味著虛無、死亡和最終的復(fù)活。

  托爾斯泰曾在1890年的一則日記中認為,“理想的女人”就是“生兒育女和按照基督教義來培養(yǎng)他們,也就是說,使他們成為上帝和人們的仆人,而不是生活中的寄生蟲”。應(yīng)該說,晚年的托爾斯泰以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為起點,愈發(fā)傾向于一種保守的婦女觀。

  《克洛采奏鳴曲》講述的是一個因嫉妒而殺妻的故事,“充滿著一種絕望的悲傷,一種極端不相信人與人之間將來有可能建立起正常、和諧的關(guān)系的心情”。有人將之看作是俄羅斯版的《奧賽羅》。小說的名字取自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一首A大調(diào)小提琴奏鳴曲,故事的主人公波茲德內(nèi)舍夫曾經(jīng)是一個放浪的紈绔子弟,最后因妻子的不貞而殺死了她。但作家關(guān)注的則是故事背后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愛情的獨占性,愛與欲望的關(guān)系,道德與責(zé)任的沖突,男權(quán)中心主義,等等。托爾斯泰借小說中的人物感慨道:“女人本來應(yīng)該是人類邁向真理與幸福的參與者,可是男人卻為了自己的享樂把所有的女人都變成了仇敵,而不是助手!钡,女人呢,“女人把自己變成了一種對男人的肉欲具有影響的工具,致使男人不能平靜地與女人相處。男人只要一走近女人,就會被她麻醉,失去理智。”這兩段話中的潛臺詞就是男女間的情愛不利于人的正常生活,而婚姻“在我們這個時代”也不過是一場“欺騙”。因為,情感是脆弱的,它的爆發(fā)力遠遠超過了耐受力,并非如人們所宣稱并向往的永恒。小說中,作家借助音樂的力量,再一次審視了肉欲與精神的關(guān)系,既感到了它們之間的差異,也認識到其中無法分割的關(guān)聯(lián)。正是在這樣的觀念支配下,托爾斯泰否定了人的本性之一:“性欲,不管它怎樣喬裝打扮,也是一種惡,一種必須與之斗爭的可怕的惡,而不是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去鼓勵它!弊鳛樽x者,我們自然不能將主人公的表述直接等同于作者的觀點,但也不能不認識到,它們也代表著托爾斯泰的一部分看法,他期盼的是“一種通過節(jié)欲和貞潔而達到的善的理想”。

  如上所述,性愛的引誘與克制是托爾斯泰終生關(guān)注的一個問題。作為曾經(jīng)放蕩不羈的青年,作家在晚年仍然處在性欲亢奮的折磨中,但另一方面卻有著強烈的負罪感,因此表現(xiàn)出了異常的禁欲主義傾向,意圖在各個層面上殺死這個“魔鬼”。

  《魔鬼》來自一個真實的故事,其中一部分素材甚至取自于托爾斯泰早年的經(jīng)歷。小說最初的名字是《伊爾捷涅夫》,最后定稿時改作《魔鬼》。它表現(xiàn)的是人的本能如何左右生命的問題——欲望與理性的爭斗,魅惑與道德之間的拉扯,主人公在縱欲和禁欲之間的搖擺。伊爾捷涅夫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與農(nóng)婦斯捷潘妮達發(fā)生了關(guān)系。隨后,他像許多花花公子一樣,另娶富家小姐而成家立業(yè),將此前的歡愛拋諸腦后。但命運弄人的是,在妻子麗莎懷孕以后,伊爾捷涅夫又回到了這個令他曾經(jīng)墮落的村莊,重新遇見了那位令人神魂顛倒的農(nóng)婦。如此,以往被時間和距離所阻隔的那種本能又開始蠢蠢欲動,并且逐漸吞噬著他的意志力,而身心似乎被一種毀滅的力量所徹底掌控。托爾斯泰細膩地刻畫了伊爾捷涅夫瀕于分裂的心理活動,他的焦慮、懺悔、恐懼、仇恨,等等。這一切,最后以死亡而告終。托爾斯泰在小說中說道:“如果說葉甫根尼·伊爾捷涅夫在殺人時精神有毛病,那么,所有的人也都同樣有精神病!憋@然,在他的心目中,伊爾捷涅夫事件并非是一個孤立的例子,實際具有普遍的意義,它凸顯的是時代的病癥。

  作為思想家,托爾斯泰無疑有其獨到的深刻之處,盡管他也曾被稱為“天才的小說家,糟糕的思想家”。他對人類的現(xiàn)實處境和未來前途的思考,生死問題的糾纏,倫理與道德的困境,這些都是通過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和卓越的敘事能力體現(xiàn)出來的。托爾斯泰以長篇小說聞名于世,他的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fù)活》無疑為其偉大的聲譽奠定了牢固的基礎(chǔ)。但是,他在藝術(shù)和思想上的探索并不限于這幾部作品,而是滲透于所有的創(chuàng)作,在他眾多的中短篇小說、戲劇、政論和隨筆中。僅就這三部小說而言,我們便能管窺一位敘事文學(xué)大師出色的結(jié)構(gòu)能力和對詞語的熟稔運用!兑练病ひ晾锲嬷馈芬詸z察院的庭審為楔子,繼以葬禮為引子,在娓娓的倒敘中回顧主人公的一生;《克洛采奏鳴曲》的敘事入口是火車的車廂,作者以故事套故事的方式模擬對事件的回憶,在敘述中插入數(shù)次列車的?,既增強了敘述的逼真感,又使對話不至于因冗長而令人產(chǎn)生倦意;《魔鬼》則采用了先揚后抑的手段,以“錦繡前程正在等著葉甫根尼·伊爾捷涅夫”一句引發(fā)讀者的閱讀期待,繼而在瑣事的鋪展中描摹暗流般湍急的人生。有意思的是,在這部小說的結(jié)尾,作者給出了兩個結(jié)局,一個是主人公伊爾捷涅夫的自殺,另一個則是他槍殺了自己的情婦斯捷潘妮達。托爾斯泰仿佛在書稿上分別給出了一個句號和一個逗號,從而把男女主人公生死的審判權(quán)留給了讀者。這種筆墨是如此不動聲色,卻在冷靜的字里行間透顯著詩性的智慧和對世事的洞明。

  歷史已跨入21世紀(jì)的第二個十年的后期。今天,我們何以還要閱讀托爾斯泰?這是因為他思考的問題仍然存在,他追求的答案似乎仍然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而他由語言的火炬所點燃的真理之光還在閃爍。托爾斯泰早年曾創(chuàng)作了一個中篇小說《三死》,前文提到的三篇小說仿佛是它的一個回響。在死亡這面鏡子的映照下,人的塵世生命暴露了它的各種缺陷,瑣碎、平庸、重復(fù)、虛幻、脆弱、易朽,等等。我們面前似乎重新出現(xiàn)了一位貴婦死后建造的教堂、一個農(nóng)民沒有墓碑的孤墳和一株無辜被砍伐的死樹。太陽照常升起,新綠在枯枝上綻放。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死亡再次分別舉行了三種儀式,從而接納了故事里的主人公,在時間的輪回中,血肉之軀如同抖落一片片秋天的樹葉,告別浮華、喧囂的俗世,以便讓靈魂平靜、自然地找到自己的歸宿。沿循托爾斯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死亡作為一種否定的存在,攜帶著自己的使命。它是惡的中斷,也是墮落的抹除,實際是為精神的復(fù)活作出的一個準(zhǔn)備。在這個意義上,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結(jié)束,而是為人們打開了另一個窗口。一個人經(jīng)歷了塵世的種種苦難,那屬靈的生命最終將脫離肉體的羈絆,獲得了精神的解放,借此進入一個至善而自由的王國。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guān)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