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復雜嚴峻形勢的考驗,領導干部帶頭樹立群眾觀點,堅持走群眾路線,必須做到“身”先士卒,才能不負眾望、讓群眾滿意。
放低身段,才能走進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看起來對領導干部是個工作作風問題,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沒有誰生下來就是領導干部,也沒有誰終生都是領導干部。來自群眾,最后還要回歸群眾。走進群眾,必須既深入更融入。面上“點個卯”聽到的都是“三句半”,下去“一日游”看到的都是“農家樂”,掌握不了基層的實情,體察不到官兵的疾苦。抓工作不能一竿子插到底,察民情必須一大步跨到位。只有靠得近,才能看得清;只有處得久,才能交得深。群眾高看一眼,不能高人一等;群眾厚愛一分,并非勝人一籌。最大的力量在群眾,最好的智慧在基層。接到“地氣”,說話才有“底氣”,工作才會充滿生氣。必須時刻牢記,官兵才是部隊建設的主人,尊重官兵就是尊重歷史,相信官兵就是相信科學,依靠官兵就是依靠主體;必須時刻謹記,自己來自群眾來自基層,心里沒有官兵就是忘本,違背官兵意愿就是錯位,漠視官兵疾苦就是失職。
撲下身子,才能服務群眾。想群眾所需、解群眾所難,是群眾路線的核心要義。百姓心中有桿秤。只講要求不講需求,只講服從不講服務,領導不算稱職,群眾也不會買賬。只有主動把腳步定位在基層,始終把角色定格為公仆,心態(tài)從“當一回群眾”轉變到“做一生群眾”,才能真正服務群眾,與基層官兵同甘共苦、息息相通。因此,領導干部要多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一事當前先想基層,利益當前拷問良心,多聽聽官兵的愿望,多看看群眾的表情,把服務基層的工作考慮得更細一些,把服務官兵的熱情激發(fā)得更濃烈一點,始終保持一種對不起的內疚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慢不得的緊迫感,察兵之苦、幫兵之難、解兵之憂。實踐證明,領導干部為官兵解決一個難題,就贏得一分信任、拉近一分距離、增進一分感情。
挺直身板,才能取信群眾。一個黨員就是一個標桿,一名領導就是一面旗幟。有沖鋒在前的干部,必有沖鋒陷陣的士兵;有甘于奉獻的干部,就有不怕犧牲的士兵。平時親如兄弟,戰(zhàn)時生死相依。為民務實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兵,才能產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營造風清氣正的環(huán)境。習主席強調指出:“抓改進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鄙菝抑,危亡之漸。牢記習主席的諄諄告誡,就要常思戰(zhàn)爭年代的艱辛,樹立過緊日子、過苦日子的思想,既要把公家的錢當作自家的錢省著花,又不能把公家的錢當作自家的錢隨意花,力戒講排場、比闊氣、圖享受。“做人可以一生不仕,為官不能一日無德!惫俚麓笥谔。領導干部在任何時候都要穩(wěn)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經得起考驗,自覺做到組織紀律防線不松、政策規(guī)定紅線不越、思想道德底線不破,老實做人、干凈做事、清白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