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學習時政看點工事全總工會評論權益視頻財經企業(yè)就業(yè)民生國際軍事理論汽車健康人物書畫攝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娛樂體育

中工理論

工運前沿

工會構建多層次職工心理援助體系的建議

劉曦
2020-11-02 09:00:18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觀點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一些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時期的心理援助工作,是工會落實;久裆蝿盏囊豁椫匾氊煛R龊眠@項工作,需要關注幾個重點。

  在巨大壓力下,當個體的內心緊張情緒不斷積蓄達到難以承載的水平時,原有的身心平衡狀態(tài)將會被打破,出現思維和行為紊亂的心理應激反應。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一些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時期的心理援助工作,是工會落實保基本民生任務的一項重要職責。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重點關注幾個方面。

  首先,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中,工會應密切關注職工的心理訴求動態(tài)。伴隨疫情發(fā)展的高發(fā)期、下降期和消退期,職工的心理應激反應會經歷恐慌期、防御期、適應期和恢復期四個階段。工會開展心理援助工作應分階段制訂不同的干預內容和策略。在恐慌期和防御期,職工的消極情緒具有共發(fā)性和傳染性,各級工會迅速響應,開展心理熱線咨詢、講座、在線團體輔導等各類心理疏導工作,是廣大職工抗疫的有力后盾。現階段,職工的心理反應正逐步進入適應期和恢復期,工會應將抗疫的經驗作為今后應對挑戰(zhàn)的寶貴資源,建立起心理援助工作的長效機制。

  其次,工會要加強公共危機事件中的職工心理危機處理能力。公共危機事件對職工產生的潛在負面影響不容忽視,職工的心理癥狀如不能得到及時干預,可能引發(fā)更為嚴重的應激障礙,良好的心理危機處理能夠有效幫助組織和職工共同應對危機。

  基于危機處理的心理援助整合模型指出,在危機時期, 政府、工會、企業(yè)各有分工。其中工會的主要任務是建立組織內部的危機預警與防控機制,可使用關鍵事件壓力管理法為受影響的職工提供心理服務,一般包括危機前防范、事發(fā)中支持、危機干預、后續(xù)心理疏導與反饋四個階段。具體可采用安全導向的幾種模式解決危機:通過回避危機環(huán)境或事故現場減少對職工的刺激;幫助職工正確理解危機的意義;幫助職工建立對焦慮、恐懼等情緒的合理表達和正確認知;通過各種咨詢、輔導技術,確定處理危機的具體解決方案;構建社會支持網絡,為職工提供有效支持;將職工納入危機解決方案中,充分認識自我價值,增強自我效能感;為幾類特殊群體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

  第三,構筑普惠式心理援助長效機制。工會工作應創(chuàng)新理念,構筑針對職工及其家庭的普惠式心理服務體系。可借鑒員工援助計劃(EAP)中的工會模式,由工會組織通過設立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或借助第三方專業(yè)機構,提供診斷、輔導、咨詢、培訓等一套系統(tǒng)、長期的心理支持項目,將心理援助納入常態(tài)化工作,解決職工及其家庭成員的各種心理困擾和行為問題。

  工會開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優(yōu)勢是針對性強,適應性好,及時有效性高。其服務模式和內容可以包含壓力管理、心理健康、危機事件、職業(yè)生涯、婚姻家庭問題、親子關系、健康生活方式等。工會可依托各級職工服務中心、工會服務站、職工之家等搭建多層級的心理服務體系。第一層,通過宣傳和教育培訓,向全體職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第二層,針對重點關注群體的具體問題提供及時精準的心理疏導和干預;第三層,將低保戶、單親家庭、因公因病死亡職工的家屬、遭遇突發(fā)災害等群體作為心理幫扶重點。

  第四,要充分利用“智慧工會”打造心理援助新平臺。以“互聯(lián)網+工會”和大數據應用為基礎的“智慧工會”是工會工作的新陣地。工會心理援助工作的方法應及時更新,匹配職工行為方式及習慣偏好的變化,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載體,打造職工心理服務的網絡綜合新平臺。一是暢通職工心理訴求的網絡表達渠道。通過在線調查,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崗位的職工進行心理需求動態(tài)摸底。二是依托“智慧工會”平臺,設計職業(yè)壓力、家庭生活、心理健康等模塊,開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心理咨詢、心理幫扶等服務。三是利用網絡數據優(yōu)勢,建立職工心理檔案數據庫。通過定期開放免費心理測評,追蹤工會會員個性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行為偏好、職業(yè)興趣等特點,并提供針對性的篩查、咨詢等指導服務。四是結合線下心理服務定期開展線上講座、咨詢、培訓等,第一時間對職工心理訴求作出應答和反饋,切實提升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后,工會心理援助工作應注重職工心理資本增值。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心理資本包括自信、希望、樂觀和復原力四種積極心理品質。

  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時期,職工的心理重建應將“他助”轉化為“自助”,工會心理援助工作要聚焦于培養(yǎng)職工的積極品質,采用積極、健康的心理干預內容和手段,幫助職工樹立起探索工作和生活的夢想和勇氣,挖掘自身潛能,當面對重大壓力、逆境、創(chuàng)傷、危機時能夠良好應對,并迅速復原。開發(fā)和提升職工的心理資本,是構建和諧家庭、組織、企業(yè)和社會的基礎,有助于讓職工培養(yǎng)起現實而靈活的樂觀精神。

 。ㄗ髡邌挝唬褐袊鴦趧雨P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

編輯:遲語洋

書評書訊

工運前沿

專家學者

新聞日歷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