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雜文隨筆-正文
法律人需要一些“書生氣”
傅達林
//agustinmoreno.com2016-03-02來源: 檢察日報
分享到:更多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時間久了難免有些名言佳句會被斷章取義,“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一例。這句出自清乾隆年間詩人黃仲則的自嘲之語,后來成為世人諷刺讀書人的經典論斷。而造就這番誤會,大概也與生活中“書里”與“書外”兩個世界的隔閡太大有關。

  自古以來,儒家都講求入世,讀書人也應世致用八面玲瓏,這似乎是幾千年來的定論。秀才讀書多,卻不知入鄉(xiāng)隨俗、活學活用,難免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四處碰壁。今天倘若碰到言必教條的人,說得好聽些稱其“書生氣”太重,說得不好聽就是太過幼稚、不諳世事了。

  記得我第一天走上講臺時,講授的內容是“民告官”。行政訴訟法所蘊含的維權理念,讓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老師顯得那么天真,迫不及待地想要將法的公平正義悉數(shù)灌輸給學生,還不知深淺地“教誨”學生今后應堅持依法辦事,切莫向“土規(guī)定”“土辦法”低頭。課后有學生跟我說:老師,你太書生氣了!皶鷼狻弊源顺蔀閷W生對我的一個常用評價。

  后來,我開始慢慢了解現(xiàn)實,懂得了法律文本與實際操作中的巨大鴻溝,也體會到學生告誡的好意。課堂上,總有學生問我:老師,你真的相信法治嗎?為什么你所講的那一套在實踐中行不通?書本太豐滿,現(xiàn)實太骨感,學生的困惑也是我這個“書生”的困惑。這些年來,就媒體曝光的事件發(fā)發(fā)感慨成為習慣,也會把觀點拿到課堂上去和學生討論,但積攢的那些評論文字說到底依然不過是一種“書生意氣”,有時自己也會像蘇東坡那樣自嘲“一肚子不合時宜”。

  當然,我也接觸到一些圓潤靈活游行于兩個世界的法律人,也經常聽到有經驗的老師在課堂上講:法律規(guī)定是這樣的,但現(xiàn)實中不一定如此。一些精于傳授其中“奧秘”的老師深得學生歡迎。我從中感到一種莫名的苦楚。如果連老師自己都對法律充滿懷疑,學生如何能信奉法律?做轉型中國的法律人,必須經受得住理想與現(xiàn)實背離的痛苦煎熬。以往,我們或許會批評大學的學生只會讀書不知社會,但今天我們很多學生大多能夠“活學活用”,早已熟知社會中那些“陳倉暗道”了,缺乏的反倒正是一股“書生氣”。

  法治的征途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有的時候,遵守規(guī)則的老實人往往會吃虧,那些弄虛作假者卻很可能名利雙收。但現(xiàn)實的不足并非我們隨波逐流的理由,而恰是法律人必須去努力改變的對象。法治離不開每個人的堅守,法律人的使命就在于用理想觀照現(xiàn)實,播種法治的精神與希望。法學乃經世致用之學問,死守一些條框不知變通,變成白面書生有時固然不好;但多些“書生氣”我倒以為不失法律人的應有品格。胡適仕途機會不少,但他多次婉拒,為的是保存書生的“這一點獨立的地位”“養(yǎng)成一個無黨不偏之身”。今天的法律人保留一些“書生氣”,為的也是留住那份學習法律的初心和執(zhí)念。切莫忘了,文頭那句被誤會的詩句,后面兩句恰是“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真我性情何其灑脫!

  “我一直堅持的一個信念是,改變不了大環(huán)境,就改變小環(huán)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可以決定自己幾點起床!弊x到這段話之后,我每次在課程結束時都會和學生講:你們今天或許會為法治一時不彰而氣餒、抱怨,但總有一天你們會成長為能夠作出決定的人,那時你們是會變成今天自己所討厭的人呢?還是選擇站在正義一邊?

  法治的深入驅動更需要觀念的改變、理念的塑造、精神的哺育。這需要法律人更多幾許執(zhí)念,少一些懷疑;多幾分“書生氣”,少一點圓滑練達;多培養(yǎng)一些浩然正氣,少鉆研一些人情世故。法律人身上的“書生氣”,恰是對法治的一種執(zhí)念與堅守,這種真性情在今天因為略顯孤獨,方更顯可貴。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倘若法律人都如斯,何愁法治的天空不會璀璨光明。(作者系西安政治學院教授)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