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富有人情味的師門關系在歐洲不會有
于靈歌
//agustinmoreno.com2016-09-09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更多

  “我一個師妹要來咱們這個項目讀書了,你給她推薦幾個不錯的導師唄。”同在比利時上學的同學對我說。

  8月底9月初,我的論文已通過,即將畢業(yè)。同學這番話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一年前開學時。我已在國內(nèi)外經(jīng)歷了兩輪“選導師大戰(zhàn)”。不過,我沒有給他明確答復,因為歐洲導師制度與國內(nèi)還真不太一樣。

  去年9月,我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傳播學系讀書。開學前,同系學生都收到了一封郵件——有個新生說明會,會說明選課、論文等相關事宜,強烈建議參加。

  那是與系里老師、同學見面的第一天,坐到外國學生中間,我還有點小緊張和小興奮。哪知暖場之后,系主任、一位眉頭緊鎖的意大利老男人操著口音濃重的英語,上來就給了一個下馬威:“各位同學,你們從現(xiàn)在就要開始準備開題和選導師的事情了!

  Excuse me?我們一節(jié)課都還沒上呢!

  因為項目只有一年,課程設計非常緊湊,課余時間還要完成論文。在第一學期,我們就要完成選題、開題工作,而第二學期一結束就要提交論文,這樣才能如期畢業(yè)。

  意大利老男人接著介紹,系里有一個“魔鬼論文系統(tǒng)”,選題和選導師是同時進行、雙向選擇的:首先,每位導師都會把自己建議的選題和大致說明放在系統(tǒng)里,供學生查看。如果你對某位老師的選題感興趣,就可以申請這位老師的題目,并提交一個簡要意向說明,包括你為什么選擇這個題、你的初步想法是什么;如果沒有你感興趣的選題,也可以根據(jù)老師的研究方向提議一個新的題目,并作出說明。此后,就要看老師是否同意接收你了。因為選題的受歡迎程度有所不同,越早定下來越好——系統(tǒng)開放時間有限,搶選題會出現(xiàn)春運搶票的盛況。

  為確保導師的方向與你的研究興趣一致,在正式選題前,系里會舉行導師見面會。這就像“八分鐘相親”:導師輪番上臺作自我介紹和選題說明,然后他們各自坐在桌子前,等待對選題感興趣的學生與其交流想法,也會針對性地給出意見和建議。如果方向不一致,學生還會被推薦給其他老師。學生可以自由地咨詢多位老師,直到找到合眼緣的——當然,我說的是選題。

  這種建立在選題基礎上的導師分配制與我在國內(nèi)經(jīng)歷的先下手為強的“搶導師大賽”不太一樣。在國內(nèi),大部分保研的同學在開學前就早早聯(lián)系好了導師。在開學初導師分配會前,還沒確定導師的同學相互打聽著:這位老師人怎么樣?他嚴格嗎?對學生好不好?而還沒來得及深入了解,就經(jīng)歷了異常簡單的分配過程:系主任提名一位老師,如果還沒被保研同學“搶走”,那就看感興趣的同學誰先舉手。而這種“手快有手慢無”的競爭勢必引發(fā)同學間的爭執(zhí)與不快。若學生沒有提早聯(lián)系導師,師生之間幾乎毫無交流和了解,學生僅憑網(wǎng)站介紹和打聽來的信息就決定了2~3年研究生生涯中最重要的老師,出現(xiàn)自己興趣與導師不合的情況就很常見了。

  經(jīng)歷了雙向選擇,我還是選擇了系主任——這位意大利老男人做我的導師。

  我原以為,系主任肯定是高高在上、忙得不可開交,幾乎沒空管學生。不過,這位系主任看似嚴厲,卻非常友善。當然,因為還有行政事務在身,他確實極其忙碌。

  在我們這里,師生聯(lián)系需要學生主動發(fā)郵件預約見面時間,而討論的話題只有一個——論文。老師會根據(jù)論文應有的進程與你交流,而不會有額外指導。

  這就導致上了一學期課(我選了他的兩門課)、幾次單獨會面后,我的導師依然記不住我的名字(也可能是中文名太難?),甚至與我本人對不上號。如果我不主動發(fā)郵件約導師,導師絕不會主動聯(lián)系學生。更可怕的是,在比利時,或者說在休假如同人權一樣正義的歐洲,導師一旦去休假,你就壓根別想找到他了。之前聽我的不少同學吐槽,某些學術大咖常常去某地參加會議,如果你急著想要與他會面,唯一能收到的郵件回復就是“我會之后與你聯(lián)系”。學生們不得不在“臉書”小組里發(fā)帖喊話:“喂!有人知道×××老師去哪兒了嗎?他沒回我郵件!倍靥际牵骸皠e急,我跟你一樣!

  更大的不同在于,這里根本沒有“師門”一說,我連同屆、同導師指導的學生都沒認全,更別說往屆的師兄師姐了。

  而在國內(nèi),我有一個非常關心我的導師與大家庭似的親密師門。當時,我們每周都有固定時間的讀書會,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某本書的讀書心得,在這之后,導師還會關心大家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因為本科階段起,我就跟我的導師比較熟,她還常常關心我的“個人問題”(盡管一直沒什么結果),還會與找工作的師兄師姐談心,并給予支持。這也是為什么同學們喊我的導師為“×媽”,畢竟她真的像媽媽一樣關心每一個學生。在每年的教師節(jié),我們師門都會聚餐,從教多年的導師有一個龐大的師門,很多已工作的師兄師姐常常回來看望她。在我出國后,導師每每看到歐洲不安全的新聞,還會發(fā)微信詢問我的情況。這種富有人情味的師徒關系在歐洲是絕對不會有的。

  這也引發(fā)了另一點不同:這邊的老師很少會找(碩士)學生干私活,畢竟你們的關系僅限于論文和碩士學業(yè)。就我所知,國內(nèi)不少老師會找研究生幫忙做事:除了與學術有關的翻譯、整理資料之類的小事,甚至有老師會讓學生去干接送孩子之類的雜事。

  當然,這不意味著歐洲的師生關系不好:畢業(yè)前,一位泰國女同學送給她導師一件泰國足球隊隊服作為禮物——因為他們都很喜歡足球。今年恰逢歐洲杯,估計每次見面他們都聊得很開心吧。

  快畢業(yè)了,當我聯(lián)系我的導師想要表示感謝,問他有沒有時間可以安排給我,他回信:“我這里永遠有時間留給你!”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