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3月以來,有關學術數據庫提供商中國知網價格猛漲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多家高校圖書館都直呼“用不起”。有律師稱,中國知網涉嫌濫用其在國內中文學術文章檢索服務市場上的支配地位,限定期刊只能與其進行交易,賺取高額利潤,觸碰了《反壟斷法》高壓線。(《新華每日電訊》6月21日)
經濟學的基本常識是,市場壟斷會帶來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并讓壟斷方獲得高額利潤,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因而要反對市場壟斷,提倡自由競爭。學術市場同樣如此,需要對壟斷行為說不。對學術數據庫的市場供應,反對中國知網一家獨大,有利于學術論文資源的有效傳播和共享。
作為學術產品供應商,如果知網遵循市場規(guī)律,根據市場供求合理調價,本無可厚非,但其做法顯然有些過頭:一是其對較多高校圖書館以每年10%以上的價格上漲,有“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之嫌;二是其用戶覆蓋率高,缺乏與高校、訂閱者等消費者方的議價余地;三是其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獨家出版電子期刊,對其他單位或個人電子出版博士學位論文是一種限定或變相限定。
從學術內容檢索結果來看,知網較萬方、維普等學術提供商,往往在學術資源提供方面具有較大的數量和質量優(yōu)勢。但不可否認,政府有關部門對知網特殊身份的界定,為其獲得市場認可和獲得獨家學術論文資源提供了條件。
同時,學術作品版權交付機制的不規(guī)范為知網獲得作者和期刊的版權提供了空間。長期以來,在教師和研究人員評職稱、評獎以及畢業(yè)要求中,發(fā)表學術論文成為重要指標,這使作者與學術期刊形成了“僧多粥少”的關系。地位不平等,學術期刊主導著研究者的學術發(fā)表,很多出版刊物只在封面或者封底作出聲明,要求作者默認在投稿時將作品網絡傳播權也給期刊;更為詭譎的是,期刊在沒有獲得作者同意的條件下將文章的版權賣給了知網。在這種情況下,知網買斷了絕大部分作者和期刊的核心版權資源,也因此才有了與高校叫板的底氣。
再者,當前國內對學術資源的開放獲取理念和做法還較為滯后。雖然百度文庫、360個人圖書館等帶有一定的免費知識分享特點,但就學術資源的免費共享來說,國內的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就國外的管理來看,開放獲取已經成為國際學術界、期刊出版和圖書館界以知識共享為目的的新型學術出版與交流方式,采用作者付費出版、讀者免費獲取的模式運行。
為打破知網對網絡學術資源的壟斷局面,方便公眾分享學術研究成果,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要確保各類學術數據庫供應商站在同一平臺上自由競爭,并對其價格機制加以調控。另一方面,要樹立開放獲取理念,由政府支持建立一定的開放獲取平臺,用戶可以免費閱讀與下載,也可建立高校內部或高校之間的學術資源開放獲取平臺,學術成果大家共享。此外,要對當前的學術論文版權制度加以明晰,給予學術研究人員更多的版權享有權,真正由他們決定對研究成果的傳播。
當然,要改變這種學術資源供應的壟斷,前提是抑制相關人員對學術發(fā)表的盲目崇拜,提高作者與研究人員的地位,確保知識生產與傳播者能就學術作品共同議價。
南京日報:“拒絕拔高”是院士自律的生動注腳 2014-01-13 |
邱晨輝:“造假”背后的隱憂 沒人敢對學術... 2014-04-04 |
鄧輝林:抄了這么久,為何才露餡? 2014-04-30 |
顧 駿:教育統(tǒng)計分析不能搞半拉子工程 2014-05-13 |
喬志峰:醫(yī)學會收費8.2億,別拿“國際接... 2014-07-02 |
“明星兼職教授”不能兼而無授 2015-12-11 |
袁濟喜:國學與中國夢的實現 2015-12-14 |
唐映紅:一個大學院長的權力有多大 2016-01-12 |
國企深化改革是“去產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2016-03-13 |
“長江學者”拒薦領導回歸學術本質 2016-06-0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