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本已考取清華,“七七事變”后毅然投筆從戎,在1941年成都空戰(zhàn)中英勇殺敵、壯烈殉國。林徽因含悲寫下了這首《哭三弟恒》長詩,今日讀來,依然讓人感慨萬分。
懂得“時代的要求”,并義無反顧地給予,并不容易。當年,教育家晏陽初有一番深刻評論:“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闭駥O中山所痛斥的,“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而已”,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因之加重。
“積尸草木深,天地日血流”,日寇的野蠻入侵和凌辱,令中華大地山河喋血、生靈涂炭。人們痛徹地感到“亂世做人,簡直不是人”,深切地懂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扛起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大旗,全國上下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人民的“國家認同”“民族意識”已然喚醒。于是,有了“母親送兒上戰(zhàn)場,妻子送郎打東洋”的感人場面;有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知識出知識”的全民動員;有了“士兵戰(zhàn)死,有百姓來抵”“丈夫戰(zhàn)死,有妻子來抵”的前仆后繼。就連日軍的戰(zhàn)史也這樣記載:“共產黨地區(qū)的所有民眾,連婦女、兒童也用竹簍幫助運送手榴彈,我方有的部隊因無戒備而突進,被手執(zhí)大刀的敵人奇襲、包圍而陷于苦戰(zhàn)。”
抗戰(zhàn)期間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問楊虎城:“中國有強大的實力抗擊日本嗎?”將軍答:“我們的力量就在于我們懂得我們必須抗日。”誓死抗戰(zhàn)到底,絕不當亡國奴,正是中國人對“時代要求”的堅決回應。每一個中華兒女將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緊緊地與國家危亡盛衰連在一起,將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乃至生命貢獻于抗戰(zhàn)事業(yè),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億萬人民對國家的高度認同和無畏付出,破解了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zhàn)屢敗的危局,點亮了走向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精神燈塔。
終點也是新起點?箲(zhàn)勝利的意義,早已超出戰(zhàn)爭勝負本身。它不僅意味著,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取得抗擊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的大國地位,而且意味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成為時代精神的象征,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成為國人心中永不傾倒的長城。抗戰(zhàn)不需要理由,愛國不需要理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人起身為國家奔忙奮斗,成為時代的價值與行動。
今天,戰(zhàn)火的硝煙雖已遠去,但沐浴著和平之光的我們可曾想過:新時代對自己有何新要求?我們還能不能像抗日先輩那樣以一種“簡單的給予”的方式,回應時代要求?平凡歲月,靜水流深,雖沒有生命之犧牲,但惟有生命之奉獻奮斗,構成時代進步的不竭動力。每一個愛國的“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方可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
王學進:比開發(fā)商的鐵鍬更可怕的是集體失憶 2010-10-09 |
眾 石:人民網(wǎng)上市,文化體制改革再邁一步 2012-04-28 |
2012關鍵詞評點(上) 2012-12-25 |
人民日報:把南京之殤化成世界之戒 2014-12-12 |
王學進:不能讓抗戰(zhàn)遺址在我們手中消失 2015-07-21 |
周 一:紀念抗戰(zhàn),我們還能做點啥? 2015-08-05 |
丁亞平:談談抗戰(zhàn)劇的作為 2015-08-07 |
汪昌蓮:電視劇“抗戰(zhàn)季”莫成“娛樂季” 2015-08-12 |
苑廣闊:“抗戰(zhàn)小長假”該怎樣休 2015-08-27 |
北方網(wǎng):紅色旅游豈容“鬼子”橫行! 2009-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