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楊朝清:比校園暴力更可怕的“審惡疲勞癥”
//agustinmoreno.com2015-11-26來源: 中國青年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一個視頻在網(wǎng)上被熱傳。這段視頻畫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邊上,被幾名年紀相仿、身穿同樣的校服的女學生輪番掌摑。在短短的6分多鐘視頻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摑。視頻中不時傳來狂笑聲和“把這精彩一幕專門拍下來”“震一下這丫頭”“太精彩了”等言辭!。11月25日《西部商報》)

  著名社會學家夏學鑾認為,多元的時代主體,決定多元的社會心態(tài)。作為當下中國八種不良社會心態(tài)之一,暴戾在本質上是炫耀武力。暴戾情緒的彌漫,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暴力的受害者。發(fā)生在甘肅張掖市山丹縣第二中學的這起事件,只不過是當下校園暴力的一個縮影。

  校園暴力不僅帶來了身體上的痛苦,還帶來了精神上的傷害;這種炫耀武力的做法,損傷了他人基本的體面和尊嚴。然而,與校園暴力相比,被麻木和冷漠裹挾的“審惡疲勞癥”更讓人痛心。對他人的痛苦失去了敏感的反應能力,當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無動于衷甚至惡語相向、落井下石,無疑給被打女生帶來了“二次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種“審惡疲勞癥”,即對惡行已經(jīng)麻木、已經(jīng)開始見怪不怪。與審美、審丑相比,審惡是一種更具社會性、公共性的態(tài)度。不論是“別人都如此”的集體盲從,還是“害怕惹禍上身”的風險防范,抑或是“與己無關”的個體化思潮,當學生們可以為容忍校園暴力找到理由,哪怕是自欺欺人的理由,不作為的冷漠旁觀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

  從過往的經(jīng)驗來看,學生之間的摩擦與糾紛,通常不是發(fā)生在核心地帶的利益博弈,而是源于雞毛蒜皮的意氣之爭。當學生們的消極、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難免會以一種劍走偏鋒的形式發(fā)泄和表達出來。校園暴力既和冷漠、暴戾等不良社會心態(tài)的有關,也和家庭關愛和教育關愛缺失密不可分。

  如果孩子從父母和老師那里都得不到足夠的愛和關心,樸素的人性自然會變得自私麻木和冷漠,瀕臨危險地帶。校園暴力作為一種失范行為,并非一蹴而就的;從言語沖突到動手動腳再到拳打腳踢,輕度失范行為會逐漸升級到重度失范行為。如果家長和老師不能在失范與非失范之間建立有效的隔離地帶,校園暴力的上演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

  面對同樣的惡行,有的人挺身而出、見義勇為,有的人沉默旁觀,也有些人將惡行娛樂化、惡搞化,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既反映人們不同的價值追求,也折射了人們不同的心理素養(yǎng)。校園暴力可以迅速接受規(guī)訓與懲罰,避免“審惡疲勞癥”卻難以立竿見影。從這個角度上說,“審惡疲勞癥”比校園暴力更可怕,需要引起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更多的警醒和反思。(楊朝清)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