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又見學生打人事件視頻。6月28日,福建南安不少市民的朋友圈中,出現(xiàn)一個兩名中學生扇另外一人耳光的視頻。令人驚訝的是,打人者和被打者均為十三四歲的女生。“你搶鏡頭了”——拍視頻者還對著打人女生開玩笑。視頻中,白衣女孩沒有任何反抗。(見6月29日《泉州晚報》)
有媒體粗略統(tǒng)計,上半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校園暴力事件已達20多起。雖然有長期對校園暴力進行研究的專家表示,校園暴力一直存在,近年來并沒有明顯增多。但借助網(wǎng)絡傳播,一方面,頻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會給受害者造成長久的心理影響。另一方面,暴力通過網(wǎng)絡可能達到“二次傳播”,“如果暴力的視頻看多了,青少年會對暴力麻木漠視,甚至會去模仿。”
檢視現(xiàn)實,因為害怕丟臉、害怕報復等,被打孩子絕大多數(shù)都會選擇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心智并沒有多成熟的孩子理性、智慧地“反抗”校園暴力,或許并不現(xiàn)實。
遏制校園暴力,需從過分溺愛的家庭教育、戾氣彌漫的成人社會以及缺失的學校教育等層面進行反思。
上世紀80年代,校園暴力就曾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但到目前為止,我國法律還只是有一些概念性、原則性的規(guī)定。與此同時,正如相關專家所言,“將法治教育內(nèi)容列入中小學生教學計劃,將學校與課堂建設成為法治教育的主陣地”,在現(xiàn)實中,顯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遏制校園暴力,有反思更要有行動。在加強教育矯治層面,一些國家針對青少年犯罪的懲治體系經(jīng)過百余年探索,已形成了包括保護觀察、家庭監(jiān)禁、電子監(jiān)控、訓練營地等措施在內(nèi)的青少年矯治體系——這值得借鑒。同時,相應的法治教育、人性教育等應引入課堂。作為孩子身邊最直接的“老師”,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以身作則更不可或缺。校園暴力往往伴生青少年犯罪,若不能防微杜漸,很可能后患無窮。
文匯報:歐美在哥本哈根洗“冷水澡” 2009-12-21 |
話題圓桌:蒙牛伊利“暗戰(zhàn)”,“窩里斗”的... 2010-10-21 |
謝 洲:小心校園文明反被“臨時文明”誤 2011-05-19 |
2012關鍵詞評點(上) 2012-12-25 |
顏 妍:文學,類型不該成個筐 2013-05-07 |
鄧海建:699萬畢業(yè)生就業(yè)難不只是“觀念... 2013-05-21 |
犯罪反思不能停 2013-09-26 |
另類標語 2013-10-09 |
中國教育報:從社會發(fā)展高度認識足球人口 2014-10-15 |
我在我思:讓法治成為我們共同的信仰系列談 2014-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