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由微信朋友圈傳播開來的新聞或熱點話題,越來越多。這個朋友圈,究竟是“私人的”還是“公共的”,真的需要好好研究和界定。
如果你在朋友之間聊天的時候隨口說了一句輕蔑他人的話,會不會想到有一天它會傳遍整個朋友圈,直到傳進當事人耳中,并引起軒然大波?
如果你與一名學生因為觀點分歧、氣場不合而發(fā)生口角乃至鬧到不可開交,決定選擇一拍兩散,斷了師生情緣,除了通知本人,向?qū)W校有關(guān)方面提交申請之外,是不是還需要在你的朋友圈乃至社會公眾面前也喊上一嗓子,發(fā)一份公告?
不知道為什么,新學期開學后的這一段日子里,歷史學者們成了刷爆微信圈、引來媒體團團轉(zhuǎn)的紅人。不是因為他們的學術(shù)發(fā)現(xiàn)、育人功業(yè),也不是因為歷史學成了顯學,而是因為被放大的私德私事、不當?shù)男」?jié)細行,讓他們成了社會大眾的娛樂談資。前有復旦歷史系副教授的辦公室戀情和與帶著幼子的妻子之間的發(fā)文互揭,后有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孫家洲與研究生郝相赫“斷絕師生關(guān)系”的聲明與爭議。每一個都像一部節(jié)奏緊湊的短小劇情片,細節(jié)充分,一波三折,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在后一則正在進行時的故事里,有一個無法繞開的時髦的關(guān)節(jié)點,就是微信朋友圈。初入歷史研究學術(shù)圈的新晉研究生郝相赫,在與導師針鋒相對的“情況說明”中強調(diào),自己并未公開“無端嘲諷”學術(shù)前輩,只是在熟人間的朋友圈里說的悄悄話。在學生終于公開認錯道歉、請求老師仍舊收容的峰回路轉(zhuǎn)情節(jié)之后,導師孫家洲也強調(diào),斷絕師生關(guān)系的“公開信”,只是發(fā)在很小范圍的“私人的微信朋友圈”,不希望變成大眾話題,被輿論綁架。
由微信朋友圈傳播開來的新聞或熱點話題,越來越多。這個朋友圈,究竟是“私人的”還是“公共的”,真的需要好好研究和界定。從微信存在方式上說,它是熟人圈子里的私言私語;但從微信設置方面看,如果沒有手動做出“不開放”的設置,或是“不可轉(zhuǎn)發(fā)”的標記,你的朋友圈就已被假定為“開放”,一旦足夠吸引眼球,就必然會被復制、轉(zhuǎn)發(fā),以病毒傳播的方式蔓延開去,不受控制。與從前的朋友聚會迥然不同,今天的“朋友圈”就像在聚會上舉著麥克風告白,太過高調(diào),早已沒有竊竊私語的可能,每一句話、每一張圖,瞬間便可能傳遍全球。與其說它是“朋友圈”,不如叫它“社交平臺”。我們甚至都已有了微店、微信廣告,可以因圈獲利。
一件原本只需在大學院系內(nèi)部解決的小事件,演變成全國皆知的大新聞,不是因為“輿論霸權(quán)”“輿論綁架人”,恰恰相反,可能是因為有了微博、微信、朋友圈,人人都有麥克風,便時時努力要發(fā)更大的聲,以即興、輕率、情緒化而非理性、深思熟慮的表達方式。
若我們的學者與青年,都習慣了這個朋友圈的時代,以這樣輕捷易變的態(tài)度來做人做事,比如從并非學術(shù)探討的“無端嘲諷”、攻擊謾罵,到貌似強硬的“情況說明”,再到“年少無知”“痛改前非”的認錯道歉,只在一兩天之內(nèi)——我們甚至很難知道,這只是他在壓力下做出的社交姿態(tài),還是具有了自我疏通和修正能力。無論哪一種,都讓人心存憂慮。
[大眾話題]:私人空間受侵擾的擔心揮之不去 2008-12-03 |
秦淮川:乙肝攜帶者可供職幼托,還需平衡民意 2012-05-24 |
國 平:整治網(wǎng)絡亂象 打造管理鐵軍 2015-01-23 |
國 平:整治網(wǎng)絡亂象 打造管理鐵軍 2015-01-23 |
馬 涌:詩歌何懼“等風來” 2015-04-03 |
封壽炎:“一日識盡朋友爹”的另一面 2015-06-24 |
傅達林:我們正被手機禁錮在信息孤島上 2015-07-23 |
風 平:從“秘密花園”到“太太沙龍” 2015-07-28 |
大數(shù)據(jù)時代需要重新認識隱私 2015-09-23 |
中國網(wǎng):水立方將何去何從 2009-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