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拍照再施救能否解困“扶不扶”?
張玉勝
//agustinmoreno.com2015-09-22來源: 中工網(wǎng)—《勞動午報》分享到: | 更多 |
9月19日17時20分,鄭州南陽路與黃河路口西北角,一名老人不慎倒地,頭上和臉上流血,表情十分痛苦。據(jù)現(xiàn)場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介紹,過路市民看到老人流血后,都不敢輕易靠近。之后,現(xiàn)場多名市民站在老人旁邊,拿起手機拍照,并表示可以相互作證,老人是自己摔倒的。(9月20日《北京晚報》)
老人跌倒了,上前扶一把,原本屬人類受同情弱者憐憫本能驅(qū)使的舉手之勞,如今卻成了需要思慮再三的一道難題,甚至極有可能釀成出力不討好、救人反被訛的風(fēng)險之事。究其原因,也許不能將其簡單地歸咎于人們的冷漠與無情,社會成員之間缺乏基本信任才是問題根本癥結(jié)所在。先拍照再施救的行為初衷,就是為了獲得“證據(jù)”、規(guī)避“風(fēng)險”,為構(gòu)建人際間的信任關(guān)系,奠定“眼見為實”、“立此存照”的事實基礎(chǔ)。
“先拍照再施救”,一個看似小心翼翼的折中選擇,其破解“扶不扶”困局社會效應(yīng),卻是顯而易見。對于目擊者,它不失為一種鏡鑒:面對跌倒老人,“扶”是必然的,可以存疑慮,但不可不作為;對于被扶者,它不啻于一種警示:攙扶跌倒老人,人們是有顧慮的,別讓被救者的無意誤解與有意訛詐,涼了亟待救贖的愛心善意;對于施救者,它相當(dāng)于一種解脫,手機拍照不過須臾之間,不會耽誤救人,“證據(jù)”在手,不必?fù)?dān)心被訛。
“這人倒了咱不扶,這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贝和硇∑贰斗霾环觥返穆淠唤Y(jié)語,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解困“扶不扶”需要人心向善的道德治本,但更需要從我做起的點滴積累。
編輯:周文
黃春景:寧可“取證救人”,不做“冷漠看客” 2014-02-12 |
戎國強:又聞扶不扶:道德焦慮的后面 2014-02-12 |
曹鵬程:扶起人心,需要樂觀的現(xiàn)實主義 2014-02-12 |
曹鵬程:扶起人心,需要樂觀的現(xiàn)實主義 2014-02-13 |
玫昆侖:扶人先拍照 2014-02-14 |
李紅梅:“隨手慈善”沒那么難 2014-11-14 |
“扶不扶”真的無解嗎 2015-09-08 |
先拍照后救人 實乃次優(yōu)選擇 2015-09-21 |
許 輝:不宜過于放大“拍照再扶”的意義 2015-09-21 |
龍敏飛:先拍照后救人只是無奈的次優(yōu)選擇 2015-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