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北京沒有干成的一件事竟然被深圳干成了。
在公共政策制定上,各地一般都追隨首都,已成慣例。
此前,北京在制定《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時,全市人民圍繞“地鐵是否禁食”爭吵了很久也未達成共識,最終沒寫入《條例》。
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就是不信這個邪,在9月份開始實施的《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不僅明確“地鐵禁食”,還規(guī)定違反規(guī)定者一次最高可罰款500元。
地鐵里進食的確不雅,不僅有礙觀瞻,還會因為遺撒影響公共衛(wèi)生,如有異味——比如生蔥生蒜,還會搞得身邊乘客難以容忍,嚴重時會引發(fā)乘客間、乘客與運營企業(yè)間的糾紛。國際上也有一些都市以法規(guī)形式明確“地鐵禁食”,并出現(xiàn)了香港乘客與內(nèi)地游客之間的紛爭,引發(fā)一場持續(xù)而激烈的公眾討論。
但這可以成為依據(jù)嗎?
雖然《辦法》額外寫明“嬰兒飲食除外”,彰顯一定的人性化色彩,但還是留下了諸多模糊地帶:比如“禁食”的范圍在哪里?嚼口香糖、喝杯裝飲料等會不會被罰款?還有怎樣吃才夠上罰款的標準?這些罰款最終會用于什么地方?如果從行政法規(guī)的可操作性和嚴肅性角度來說,這些都需要科學完善的細則去保障公平實施,否則,輕易推出一項聽著很美、做著很難的法規(guī),不僅會事倍功半,還嚴重有損政府和執(zhí)法者的公信力。
深圳地鐵在2004年開通之初就學習香港經(jīng)驗,將“地鐵禁食”規(guī)定寫入《乘客守則》,規(guī)定禁止在地鐵車站或列車上飲食,違者將處以200元的罰款,但實際上根本無法有效執(zhí)行。
這次將地鐵“禁食”列入《辦法》,算升級版,錢漲了2.5倍,表面上看提高執(zhí)行的剛性約束力和震懾力,但執(zhí)行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目前辦法有三:一是通過地鐵車站內(nèi)以及車廂上全線實時監(jiān)控;二是運管辦的執(zhí)法人員,全線分班次,定期巡查;三是通過市民舉報。但在上下班高峰期,要想從擠作一團的乘客中揪出吃東西的“壞分子”,并成功罰錢,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再結合一些地方推出行人闖紅燈罰款背后的執(zhí)法困境,可以想見深圳的禁食罰款將多么難以落實。
此前,也有多個國內(nèi)城市出臺規(guī)定明確“地鐵車廂禁食”,但總體思路是:對于吃東西的乘客,地鐵運營方還是以提醒勸阻為主。
北京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在地鐵這個公共空間充斥著各種吃相不一的食客自然有失體面。但在討論相關法規(guī)時,58.6%受訪北京市民主張地鐵禁食應靠公眾自覺。在立法過程中,則兩上兩下,地鐵禁食令終未寫入法規(guī)。
出臺地鐵禁食令,無非是引導人們養(yǎng)成良好的乘車習慣,改變過去不良的陳規(guī)陋習。這屬于公民素質(zhì)范疇的問題,引導、批評、監(jiān)督等軟約束更能對癥下藥。
在全面推動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全社會的法治思維固然重要,但也要警惕法治萬能的傾向,甚至在此基礎上依法代管,忽視了社會治理和價值重建的作用。畢竟,公序永遠離不開良俗的護佑。
值得慶幸的是,在地鐵禁食令實施第一天,深圳沒有罰款,而是進行了宣導勸誡。
希望這樣的勸誡持續(xù)下去,而始終不開出一張罰單。
話題圓桌:盲目跟風比搶鹽本身更可怕! 2011-03-18 |
注重人性化管理 2011-04-19 |
周繼堅:放任“以罰代管”是短視行為 2013-01-18 |
劉雪松:當“依法取締”遭遇“文件叫! 2013-12-18 |
中工時評:北京地鐵票價不漲就好么? 2013-12-19 |
眾 奕:地鐵“2元時代”何以終結? 2013-12-25 |
吐槽作文題年度歡樂宴 2014-06-09 |
舒天烈:“停電禁燭”是權力踩過界 2014-06-30 |
中國青年報:企業(yè)環(huán)保違法屢罰不改如何破局 2015-04-02 |
韜 平:依法打擊“暑假乞丐”是保護兒童權益 2015-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