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尊嚴(yán):俄羅斯文化魅影
張曼菱
//agustinmoreno.com2015-12-25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更多

  

  托爾斯泰:一個民族的文化形象

  庫圖佐夫大街,是莫斯科最宏偉的街道。乘車過去,一路上都看見握槍的戰(zhàn)斗者雕像。

  庫圖佐夫的名字載入世界歷史,他領(lǐng)導(dǎo)了1812年的俄國衛(wèi)國戰(zhàn)爭。據(jù)說直到今日,法國人都不愿意走過這里的凱旋門。

  我對這場戰(zhàn)爭的最早知識,來自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

  男女主人公納塔莎與安德烈各自出身于兩個古老的俄國世家,在侵略者到來的時候,這兩個風(fēng)格不同并因此阻隔了他們子女婚戀的家族,都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抵抗法國軍隊的全民戰(zhàn)爭中。一個獻出了最杰出的兒子,一個拋棄了自己的財產(chǎn),騰出車來拉傷兵。

  

  在愛情上幼稚失落的納塔莎去看護前線下來的傷員,因此遇到了自己思念與愧對的愛人。神圣的民族之戰(zhàn)把一切都洗浴干凈。安德烈公爵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看到俄羅斯的藍天和心愛的姑娘。而活下來的少女走向成熟。

  中學(xué)時代如饑似渴的閱讀,把俄羅斯的故事刻在了我的青春歲月里。

  我不認(rèn)為,那些戰(zhàn)爭場面對于小說是游離的。這是厚重的愛情故事,也是民族的故事,怎么可能不寫庫圖佐夫和拿破侖決戰(zhàn)的場面呢?怎么可能不寫庫圖佐夫身上那種俄羅斯農(nóng)民一般的樸素和大智若愚?

  一個偉大的作家,就是這樣讓全世界認(rèn)識和尊敬他的民族的。

  一清早,我們前往距莫斯科190公里的雅斯納雅·伯利亞納莊園。

  這片廣闊的莊園是托爾斯泰母親留下的遺產(chǎn)。它也是托爾斯泰的故事與靈感源泉。

  一路上綠樹成蔭,令我想起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青年地主列文從鄉(xiāng)村去莫斯科向貴族小姐吉提求婚的故事。吉提在遭遇社交界的感情拋棄后厭倦浮華,來到莊園生活。

  托爾斯泰推崇的生活,有點像中國古人的“耕讀”田園。親近大自然,是人獲得幸福的一個條件。

  莊園很大,而住所很小。墻很厚實,室內(nèi)非常簡潔。除了餐廳比較正式,其他的房間類似于一個角落,放有座椅,圓桌。托爾斯泰晚年睡一張極其窄小的小床,由他的女兒照料。

  在由樹林與草地構(gòu)成的莊園里,仿佛看到《復(fù)活》里少爺聶赫留朵夫與女仆瑪絲洛娃嬉戲的情景。可憐的姑娘就在這迷人的暮色中走向絕境。

  契訶夫說:“我以為托爾斯泰永遠不會變老。語言可以變老,但他永遠年輕!

  《復(fù)活》這部作品,年輕時候我不喜歡看,太沉重。后來閱歷多了,尤其是“文革”后中國文人開始討論“寬恕與否”的話題,才感覺托爾斯泰在我們之前就進入了深思。

  《復(fù)活》代表人類良心的懺悔。同時托爾斯泰已將他的審判目光投放到了“體制”上面。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厭惡上層生活的虛偽,在營救瑪絲洛娃的過程中,他嘗到了官僚司法的折磨。

  托氏的墓地是一塊平坦的草坪。在這里,鮮花從來沒有斷過。

  托爾斯泰曾說:“如果我年輕,一定要去中國。”

  那天,我們一行人是莊園里僅有的中國游客。

  托氏晚年出走,因為他感覺到作為一個莊園主生活的罪惡感,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表達了他對農(nóng)奴的歉疚和擺脫物欲生活的決心。不知為何,我想起中國的學(xué)者陳寅恪,他們一個要“走”一個要“留”,全然不顧家人的勸告,都完成了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

  人類有一個共同的文學(xué)殿堂,如《悲慘世界》《湯姆叔叔的小屋》這些推動了歷史前進的偉大作品,都來自作家們偉大的心靈。托爾斯泰屬于這個殿堂。

  從莫斯科到彼得堡,畫廊與博物館星羅棋布,徜徉在街道與廣場,隨時可以購票進入一處處美不勝收的名畫收藏室,看到那些久仰的名畫原作。

  列賓、列維坦們可以稱作是拿著畫筆的托爾斯泰。他們肅穆廣闊地代表著俄羅斯氣派,俄羅斯的呼吸。每一幅都可以讓你感受到畫家對這片土地的深愛,與人民生存的息息相關(guān)。

  那幅著名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油畫原來并不大,只是一小幅,可里面的人物都有姓名有來歷有個性。這表現(xiàn)了畫家對他們?nèi)烁竦淖鹬。也讓你想到從托爾斯泰和高爾基筆下那些以粗陋方式生活著的倔強樂觀的勞動者。

  那幅彼得與他的兒子對峙的油畫,讓我想起屠格涅夫的《父與子》。新舊人物的沖突展現(xiàn)在兩代人身上,如此激烈,這似乎也是俄羅斯文化的一個特征。

  俄國的油畫被批評不如歐洲的技法精湛,然而它粗獷而生動的寫實,凝重的風(fēng)格與魅力,令人一見而不能忘懷。反而,我以為歐洲的古典畫風(fēng)過于寧靜和美化現(xiàn)實。

  歷史與民間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和重大的宗教場面,成為俄羅斯油畫的主題。流血的宮廷、父與子的對峙、出嫁前的富家女、應(yīng)征入伍的鄉(xiāng)村青年、大戰(zhàn)前夕的將士、母與子的林間嬉戲、一個家庭的聚會,還有神話故事里的英雄薩特闊……油畫成了俄羅斯生活的表現(xiàn)舞臺。

  俄羅斯油畫也彌漫著面對大自然的感恩、道德自省、人性的惡與救贖。

  在油畫中,同樣能感受到托爾斯泰式的“面對窮人”的愧疚,深刻的人道主義情懷是俄羅斯文學(xué)高貴內(nèi)涵的由來。

  托爾斯泰本人就被畫家們多次描繪。一幅《赤腳的托爾斯泰》表達出畫界對托氏深刻的理解和贊美。而那幅為中國人所熟悉的《俄羅斯女人》,則被認(rèn)為就是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

1 2 3 4 共4頁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guān)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