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再道上將是在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中,由戰(zhàn)士成長為我軍優(yōu)秀將領的。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故事業(yè),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被毛澤東稱為“一員戰(zhàn)將”,被陳毅元帥盛贊“再道之勇”。他出身貧苦農民家庭,熱愛人民,關心人民,關注人民疾苦,甘當人民公仆,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著深厚的情誼。
共建魚水情
陳再道說過:“和老百姓在一起,就不存在垮臺問題。就是坐牢殺頭,討米要飯,老百姓也不會忘記你!”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938年1月,陳再道奉一二九師首長指示,率領東進縱隊創(chuàng)建冀南平原抗日根據地。在開展斗爭的過程中,不論走到哪里,他抓的第一件事就是軍隊紀律。由于他把搞好軍民關系看得重于—切、高于—切,因而深得冀南人民的擁戴和尊敬。1941年始,由于連續(xù)兩年干旱少雨,莊稼顆粒無收,加上日偽軍的燒殺搶掠,冀南抗日根據地進入了最為艱難時期。為了幫助人民群眾戰(zhàn)勝災荒,陳再道帶頭將部隊的口糧從每人每天—斤二兩小米減為一斤,并每天再省出二兩來救濟災民。1942年,陳再道帶領部隊在館陶地區(qū)遇到一撥逃難群眾,望著背井離鄉(xiāng)的逃荒災民,他立即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身上的米袋子解開,把里面的小米全部給了逃難群眾。戰(zhàn)士們一見,也紛紛解開了自己的米袋,把大伙湊起來的為數不多的小米送給了災民,百姓深受感動。正是靠著這種與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陳再道帶領的部隊與冀南人民在艱苦復雜的抗日斗爭中結下了極其深厚的革命情誼。
新中國成立后,陳再道經常收到全國各地群眾的來信來訪。為此,他對身邊工作人員做了四條規(guī)定:一是群眾來信,封封必回;二是群眾求助,盡力而為;三是不該辦和不能辦的,也要講清道理,說明原因;四是無論如何,不能怠慢老百姓。
1982年,為解決天津人民吃水難的問題,天津市決定將灤河水引入天津。陳再道時任鐵道兵司令員,他對這項緩解天津水源不足的重大民生工程十分重視,從確定施工隊伍、工程設計與組織指揮,都作了明確要求,強調承擔此項施工任務的部隊,要發(fā)揚鐵道兵部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優(yōu)質、高產、按期完成任務。在正式施工期間,他多次過問施工情況,親自到施工現場檢查指導工作,給部隊指戰(zhàn)員以極大關心和鼓舞。在天津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鐵道兵部隊圓滿完成了任務,譜寫下軍民魚水關系的新篇章。
關愛孩子情
無論是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爭年代,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時期,陳再道始終關心關愛祖國下一代的成長,寄望他們成為真正合格的革命事業(yè)接班人。
1943年夏,陳再道帶領冀南軍區(qū)部隊在清河縣許二莊一帶駐扎。一天清晨,該村抗日小學老師帶領學生沿村路正在跑操,正巧碰到陳再道帶領部隊操練歸來,當兩支隊伍還有十多米就要相遇的時候,陳再道命令戰(zhàn)士們停下來,然后自己朝路邊一閃,站在泥水中,瞬間,戰(zhàn)士們也一字排開,全部站進了路旁的泥水中?谷招W帶隊老師只好帶領學生們用最快的速度跑了過去。當戰(zhàn)士們從腳脖深的泥水中走出來后,陳再道望著遠去的學生隊伍深情地說:“我們今天浴血抗日,不就是為了人民群眾,為了這些孩子們嗎?孩子們是國家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時時處處關心愛護這些孩子們!
1987年,陳再道回到家鄉(xiāng)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鄉(xiāng)新村,看到村里的孩子們在低矮、破舊、昏暗的教室里上課,心里十分難過。他對陪同的當地干部說:“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是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yè)興衰的大問題,一定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學校里安心學習,培養(yǎng)于祖國、于人民有益的一代新人。”他立刻與村干部一起選定學校新址,扶持新村建了一所寬敞明亮的小學。1988年,乘馬崗鄉(xiāng)黨委、鄉(xiāng)政府準備把全鄉(xiāng)危房過半的唯一一所中學拆除后新建一座教育大樓,但因老區(qū)經濟落后,資金問題難以籌措。陳再道得知這一情況后,首先肯定了家鄉(xiāng)干部的想法,然后又談了些個人看法,并親自與有關部門聯系給予扶持。在大樓的修建過程中,他多次來信詢問建設情況,反復叮囑要保質保量。大樓順利落成后,他又親自為該校題寫校名。值得一提的是,陳再道在退出領導崗位后,多次參加教育部門、學校、幼兒園組織的活動,與并許多小學生長期保持通信,贈送回憶錄給他們,并寫信教育鼓勵他們繼承革命傳統(tǒng),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心懷老區(qū)情
陳再道對革命老區(qū),始終懷著一顆忠誠摯愛的赤子之心。無論在職期間還是退出領導崗位后,他無時不掛念革命老區(qū)的父老鄉(xiāng)親,無時不關心革命老區(qū)人民的疾苦。
“文革”后期,大旱無雨,陳再道帶病回到了家鄉(xiāng)。當他目睹田地里枯萎的農作物時眉頭緊鎖,馬上與鄉(xiāng)里的同志商量,安排群眾尋找水源,添置抽水機械,進行抗旱保苗。在他的指導下,農作物的損失降到最低點。同年秋季,陳再道又親自寫信指出:“要做好防旱排澇工作,必須興修水利,積水備旱,挖渠排澇,只有把水利用好了,才能旱澇保收!痹谒年P懷下,乘馬地區(qū)先后修建大小水庫三十多個,開挖渠道三十余條,計二百余里,基本做到了旱澇保收。
1987年10月,陳再道到湖南湘西革命老區(qū)桑植縣視察。他提出要到貧困山村看望農民群眾。當天大雨滂沱,78歲高齡的陳再道踏上了不通汽車的崎嶇山路,頂風冒雨,一步一滑地走到村里。當他來到一戶農民的屋里,望著漏雨的屋頂,望著鄉(xiāng)親們那補丁摞補丁的衣服,眉頭緊鎖,面孔冷峻,一言不發(fā)。臨走時,他一再向鄉(xiāng)親們作揖告別。從該村回來后,陳再道一連好幾天都是默默獨坐。他對身邊工作人員動情地說道:“老區(qū)人民為革命勝利付出了多么巨大的犧牲。建國快四十年了,他們還這么苦,我們這些老家伙怎么好意思去見馬克思?”
1993年元月,陳再道家鄉(xiāng)農村來人看他,他在病床上像往常一樣熱情接待家鄉(xiāng)來客。他詢問家鄉(xiāng)生產和建設情況,問農民的吃飯問題解決了沒有,經濟上有沒有困難,孩子們能不能正常上學,等等,言語中對農民充滿著關心和厚愛。當聽說農民吃飯、穿衣和子女上學都沒有困難,只是各種名目繁多的集資過多,農民經濟負擔過重時,他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沉重地說:“這種做法不對,長期下去會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個問題要解決,要向上面反映!贝汗(jié)前夕,中央領導同志代表黨中央、中央軍委到醫(yī)院看他。陳再道當面反映了農民經濟負擔過重的問題,得到了中央領導的答復。始終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兒子,始終不忘肩負著人民的深切期望,這是陳再道傳奇人生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