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思想者-正文
暮春拜謁周克芹
蔣藍
//agustinmoreno.com2016-07-13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2016年的春季較往年遲滯,梅雨淅瀝,陽臺上的黃桷蘭才努力吐出了綠芽。正午,我來到四川簡陽市簡城鎮(zhèn)升陽村的鄉(xiāng)道上,這里是著名作家周克芹故里。我聞到了一股幽香,這里的黃桷蘭卻已是芬芳馥郁,這也許源自城市與鄉(xiāng)村迥異的季候。

  今年是獲得首屆茅盾文學獎的周克芹先生逝世二十六周年,也是他誕辰八十周年。4月30日,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文學評論家李敬澤與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著名作家阿來做客四川省圖書館,暢談茅盾文學獎背后的文學故事。談及病逝的路遙、周克芹和陳忠實,李敬澤一度雙眼通紅。

  針對周克芹逐漸被一些人所遺忘的文學現(xiàn)狀,李敬澤說:“周克芹等人的小說,深刻、有力地表達了我們民族的復雜經(jīng)驗,表達了我們民族的歷史以及記憶。小說里的那個中國,就是我們置身的這個中國!路遙、周克芹和陳忠實的小說,就是偉大的中國故事。由此可以看到中國文學持續(xù)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的語言開拓了我們民族的語言觸覺!

  一條一點五公里的道路通往周克芹墓地。路是四川省作協(xié)與當?shù)卣餐鲑Y修筑的,作協(xié)還資助了多名本地學生。周邊環(huán)境盡量保持了多年前的原貌,就是周克芹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里的那個“葫蘆壩”。此地本地人稱“二葫蘆”,實際是沱江中游右岸一級支流絳溪沖積形成的三個葫蘆狀丘壩。大葫蘆、二葫蘆、三葫蘆,在周克芹小說中統(tǒng)稱“葫蘆壩”。埡口有一棵碩大的黃葛樹,如果沒有黃葛樹旁小賣部和茶館遮擋,從這里可以俯瞰葫蘆壩全貌。彈指一揮四十年,葫蘆壩變化太大了,就像原地打旋的葫蘆,甩掉了昔日的破敗、窮困、荒涼。村舍綠樹,水塘碧波,好一派四川丘陵山居圖?粗矍暗纳剿畢擦趾忘c綴其間的度假村,與周克芹筆下的鄉(xiāng)村場景形成了強烈反差……

  來到鄢家灣老鷹巖之下,眼前出現(xiàn)一片開闊的平壩,周克芹墓地到了。這里離山下村落甚近,均是周克芹生前熟稔之地。我第一眼見的,是周克芹弟弟的墳塋,緊挨他胞弟的是周克芹祖父母的合葬墓。再往左,終于看到周克芹的墓碑。

  周克芹的墓,離地六階,高出他的祖父母兄弟三階。他的墓碑也不是普通平面板材的石碑,而是一米多高的柱體,柱身厚重,頂部收攏成塔狀,是一個小型的紀念碑造型。碑的四周圍有雕花的矮墻。碑身的瓷磚之間水泥勾抹的深痕,就像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文學痕跡。這里,不但是四川,也是中國文學的一個地標。

  碑身的正面,凹進之地,為作家流沙河題寫,金鉤鐵劃的瘦體。上聯(lián):“重大題材只好帶回天上”;下聯(lián):“純真理想依然留在人間”。橫批:“德昭后代”。居中是一行豎體:小說家周克芹之墓。間插有立碑者名字——妻:張月英。女:慧蓮;男:吉昌;女:夢蓮,雪蓮。1992年8月3日同立。均是紅字。

  紀念碑下部除刻有周克芹生卒年月和簡歷外,附有周克芹的一段話:“做人應該淡泊一些,甘于寂寞……只有把個人對于物質以及虛名的欲望壓制到最低標準,精神之花才得以最完美的開放!

  2016年春節(jié),周克芹女兒周雪蓮對我回憶:“一個農(nóng)村作者來成都找老師看稿,父親私人安排他到燕魯公所街招待所吃住,臨別還給他幾元錢,叫他去書店買幾本書,囑咐他要多讀書。當時我們家子女多,拖累重,父親的工資和稿費并不多,而這樣的作者幾乎是隔三差五就會登門……曾經(jīng)還有一家企業(yè)人員背來一大背簍產(chǎn)品,要請父親寫文章‘鼓吹鼓吹’,被婉拒后對方立即背起產(chǎn)品就走……父親怎么可能為產(chǎn)品寫廣告詞呢?父親在發(fā)現(xiàn)身患惡疾后還參加了簡陽三岔湖筆會,認真講課、改稿……可以說他是為文學鞠躬盡瘁……”

  周克芹名滿文壇之際,家里還沒有洗衣機。他說,就是買了,仍然要孩子們自己洗衣服。一次,兒子打著他的牌子在家鄉(xiāng)聯(lián)系買啤酒,他知道后把兒子痛批一頓并約法三章:“今后不允許打著我的旗號到外邊去辦事!敝芸饲弁春薷瘮。袝r又不得不委屈自己。因為不會拉關系,不愿屈身下拜,身為廳局級干部的省作協(xié)副主席,竟然連家庭電話都遲遲安裝不了,真令人不可思議。他的身份證上,一直標明的是周克勤,就是克勤克儉復克己的人!

  1982年,四十六歲的周克芹以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獲首屆茅盾文學獎。葫蘆壩就是他的寫作環(huán)境,超出一般人想象,甚至有點接近嚴酷。站在周克芹墓地里,我被那樣一個沉郁而專注的氣場所籠罩,仿佛聽見靜謐的時間里,到處都是風與水的湍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寫作,周克芹只能透支體力與精力。為了寫作,周克芹陷入到窮困境況,一度家徒四壁,將門板拆下賣掉也要寫!

  在我看來,那是飽受精神壓抑和經(jīng)濟折磨的一代人,創(chuàng)作是他們認定的生命唯一活路,是命定的事情;诖,周克芹的寫作與命運合二為一,就像路遙,我們不能想象用一切財富可以置換他手中的筆。人在艱難困厄中自守,讓渡自己的一切,全副身心去完成對光明、正義、理想、公平的追求,是周克芹和路遙的價值向度;人的不屈和倔強,成為了他們最為強健的腳力。

  這種付出一己生命,反而對民族、局勢的命運孜孜以求的人,在一些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但正因如此,反而體現(xiàn)了周克芹、路遙一代人那一道從脊柱里投射而出的光輝。

  對于今天的作家來說,要像周克芹、路遙那樣,在寫作生涯里標舉精神刻度,標舉文學對于一個時代的確認和預言,在歷史節(jié)點上繼續(xù)反思和前進,同樣極具挑戰(zhàn)性。周克芹其實已經(jīng)用他五十四年的一生做出了回答,他體察了中國農(nóng)民和農(nóng)村三十年中所經(jīng)歷的發(fā)展與變化,體現(xiàn)了對中國農(nóng)民生活與農(nóng)村問題的極大熱情與關注。他找到了一個“熱眼向世、鑒往知來”的歷史規(guī)律。我想,如今的一些寫作者常常以抱怨、咒罵生活來展示“個性”,在周克芹面前,就必須捫心自問!

  我回頭,看到墓地一側那尊出自無名者之手的周克芹塑像。他略略昂首,云翳之下,他一臉憂思。在我印象里,思者總是低垂頭顱的。也許,他想發(fā)出天問……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