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評論員 張雪
“我明明沒上幾節(jié)課,怎么要交這么多錢?”——據3月24日《法治日報》報道,福建寧德某大學生向一家教育咨詢公司提出退課退費后,公司便開始跟她“算賬”——違約金、平臺管理費、材料費……加起來1844元。若不支付,則要每月還300元貸款,這是她當初報名時機構幫助辦理的“消費貸”。這與機構當時承諾的“不學的話可以隨時終止還款”并不相符。
類似的培訓機構以“先學后付”名義,誘導消費者在未充分了解借款條款情況下辦理“消費貸”的情況并非個例。
所謂“先學后付”,即培訓機構先提供培訓服務,服務結束后再結算支付費用。和網購平臺的“先享后付”模式類似,“先學后付”是為了減輕學員經濟負擔,避免培訓機構“卷款跑路”等情況,是一種方便又貼心的收費模式。但現(xiàn)實中,這一模式被一些不良機構利用了——在與學員簽約前,這些機構往往片面強調“先學后付”的優(yōu)勢,并以“邊學邊賺錢”“高薪零門檻”等話術誘導學員,絕口不提違約后的費用和風險,一旦學員選擇簽約,不僅培訓內容“干貨”寥寥,還很難接單賺錢。若選擇退課退費,要么賠償違約金,要么繼續(xù)支付“消費貸”。同時,學員還面臨隱私泄露、被騷擾和威脅風險??偠灾?,很大概率是,培訓是假,騙取錢財是真。
近年來,相關監(jiān)管部門對各類“先學后付”消費套路不斷加大曝光力度,但重壓之下仍有“漏網之魚”。一方面,“先學后付”是一種新型付費模式,相關部門要及時明確其業(yè)務邊界,加強對培訓機構的資質、資金和營銷方面的監(jiān)管力度。另一方面,人們在使用“先學后付”模式時,要認真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不輕信、不盲從,隨時保持警惕,避免落入騙局。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