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時政-正文
信訪督查,對敷衍塞責說“不”
孔方斌
//agustinmoreno.com2016-08-25來源: 京華時報
分享到:更多

  用好督查這把利劍,斬斷信訪改革中的“盤根纏藤”,落實陽光信訪、責任信訪和法治信訪,才能釋放體制內(nèi)糾錯的良好效應,引導大家養(yǎng)成尊法守法意識。

  日前,國家信訪局向社會公開曝光了5起信訪事項督查問責案例,集中反映了征地拆遷、環(huán)境污染等領(lǐng)域的問題,涉及吉林、安徽、江西、廣東和四川等地,29名相關(guān)責任人被問責。據(jù)悉,在國家信訪局官方網(wǎng)站上公開曝光督查問責案例尚屬首次。

  正如國家信訪局局長舒曉琴所說,“信訪工作不應捂著做”,這種以案釋法、以案說理的公開曝光,正是倒逼責任主體壓實工作責任、規(guī)范工作行為、提升工作效能的有效路徑,充分說明督查工作與問責相結(jié)合,能更好推動問題解決,彰顯對敷衍塞責說不、對慢作為亂作為說不的決心,切實解決好老百姓的信訪訴求、維護好老百姓的合法權(quán)益。

  信訪督查是推動信訪改革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當前,盡管到中央、省、市、縣四級上訪的人次“金字塔”正在形成,信訪秩序初步扭轉(zhuǎn),但信訪矛盾仍然比較集中,重復上訪、越級上訪頑疾待解,改革進度在部門之間、地區(qū)之間很不平衡。放眼實踐,有的仍認為百姓上訪就是信訪部門的事,將信訪部門的督查督辦變?yōu)榘k經(jīng)辦;有的對信訪事項的處理意見督促落實不到位,導致“案結(jié)事未了”,人為造成越級訪、重復訪;有的實行訴訪分離不嚴格,法內(nèi)處理與法外解決并存,既損害司法權(quán)威,也影響正常信訪秩序。凡此種種,都是信訪改革落實“錯位”的表現(xiàn),需要督查問責來“正位”。

  需明確的是,督查不是找茬,而是為了層層壓實責任,找到信訪事項的成因、核心與突破口,上下形成合力推動相關(guān)矛盾沖突化解。如果督查不給力,任地方出現(xiàn)信訪問題不擔責,辦理信訪問題不負責,造成嚴重后果不問責,那么再好的信訪制度也是“紙老虎”“稻草人”,對規(guī)章制度的“習慣性漠視”“隨意性變通”等慣性還是會“濤聲依舊”。督查就是要落實“誰制造問題、誰承擔責任、誰受到追究”的問責機制,防止信訪事項上下都不受理的“堰塞湖”。

  督查不是吊高信訪人的“胃口”,而是為了夯實信訪的法治思維。有些人擔憂,督查會變相鼓勵越級上訪,因為信訪人會認為“鬧字訣”才能引起督查重視。這就需要督查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法制的框架內(nèi)、法定的渠道中進行,明確表態(tài)不支持、不遷就不合理的訴求,只有在地方有了處理答復意見、信訪人不滿、發(fā)現(xiàn)確有疑點時,才可列入督查事項。唯有在法治思維下,對信訪工作失誤進行反思糾錯,才能徹底打開信訪人的“上訪心結(jié)”,防止再生“越級情結(jié)”。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信訪工作的首義,在于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帮L吹于上,俗形于下”。以換位思考的意識,用好督查這把利劍,斬斷信訪改革中的“盤根纏藤”,落實陽光信訪、責任信訪和法治信訪,才能釋放體制內(nèi)糾錯的良好效應,引導大家養(yǎng)成尊法守法意識,形成與時代特征、法治要求、老百姓期待同頻共振的信訪工作新格局。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